跳到主要內容

海外學歷本地生比例 12學位課程逾兩成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1日 06:35
2014年02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學界早前關注多個大學尖子學系以非聯招方法,增加取錄持有英國高考和國際預科文憑(IB)成績的本地生,影響文憑試學生升學。教育局昨首次公布八大資助院校在2012/13年度取錄較多持海外學歷本地生的學位課程名單。本報分析,全港有12個課程取錄了逾兩成持海外學歷的本地生,包括港大及中大的醫科、法學、建築學等,其中香港大學三年制建築學系最高達34.8%。議員促局方制訂措施,將有關比例降至合理水平。


香港學生有資格升讀八大的公帑資助學位,其中文憑試畢業生可循聯招報讀;持海外學歷學生包括國際預科文憑(IB)、普通教育文憑試(GCE)或副學位畢業生,則可循非聯招途徑入讀。


整體佔7%

教育局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披露,海外學歷本地生約佔八大取錄的總資助學位學生數目的7%,但部分院校及學科相關比例卻較高。在2012/13年度,港大有7個課程持海外學歷本地生比例超過兩成,其次是中大,有4個課程超過兩成學生持海外學歷,城市大學法律學學士課程亦有25.8%學生持海外學歷(見表)。


港大中大﹕擇優而錄

對於收生原則及非聯招生比例,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表示,非聯招生並沒有固定比例,視乎申請情况而定,該校以擇優而錄為原則。港大發言人亦指該校擇優取錄,且非聯招生入讀港大,競爭要比聯招生大,例如2013/14年度,聯招生Band A申請入讀港大約3人爭一個位,非聯招本地生約11個人爭一個位。


教育學院協理副校長莫家豪猜測,部分課程持海外學歷的學生比例偏高,可能因有關學系出於英文水平及教育多元化考慮,例如醫科及法律等,本身對學生的英文水平要求高,故可能傾向於英文較好、有國際教育背景的學生。但他亦指取錄聯招學生的比例縮小,客觀上或令文憑試競爭加劇。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取錄海外學歷學生的情况集中於受歡迎學科,給人的感覺是個別院校、個別課程傾向於取錄非聯招考生,他希望各院校檢討收生政策是否有不公道情况出現,自行調整收生比例,若情况繼續惡化,他建議教育局為取錄各類學生的數量引入限額,或制定成績對照,將不同學歷的學生成績換算,確保能擇優取錄。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