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陳健民教授於2014年1月6日在《明報》撰寫題為〈先急救,再去找你的靈丹妙藥〉,指正筆者較早前亦在《明報》發表的〈西方民主制度是靈丹妙藥還是興奮劑?〉一文。他認為若政改失敗,特區政府未來很難管治下去,因此要為特區政府做心肺復蘇,請筆者不要忙於尋找仙境中的靈芝!筆者與陳教授對香港發展民主政體的目的相同,只是角度及步伐有所不同而已。近日事忙,未能更早回應陳教授指正。不過,陳教授謙謙君子,不會計較。筆者相信,道理在我這邊,又不會走了,所以不急!况且,西方民主(請注意,不是民主本身)大勢不妙,時間亦在我這邊。現在討論應該如何為西方民主(即選票民主)而不是為香港管治做急救!
當然,對於對「有得選」充滿激情的人士來說,他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筆者亦是過來人,屬於戰後香港成長的第一代民主派,當年充滿激情,今天亦保留一點「火」。不過,歲月痕迹的好處是多一點審慎、理智,考慮多一點後果。本文對「民主激情」的回應是:若西方民主是完全好東西,應該不顧後果追求,筆者一定會舉腳支持,不會在這裏婆婆媽媽!
選票民主管治效果不彰
對香港管治的認受性問題,坊間的意見有一定的參考性,例如陳教授引述藝人黃子華的看法,意思是有份投票,「條氣順啲」!不過,用選票民主增強政府認受性是一種方法,從實證效果來看,不見得有效。陳教授認為他標籤的專制政權,人民「無得選,條氣唔順」,政府認受性及管治問題一定較差。這亦是實證問題,可以驗證。
有政黨輪替,符合西方民主定義的台灣的國民黨馬英九民意支持度最低跌至9.2%。PEW Research center是一個美國的國際民調機構,跨國比較中國民眾支持政府遠遠高於美國。舉例說2011年,有87%中國受訪者滿意國家的發展方向。而PEW在美國研究同樣的問題,2011年滿意度是17%至32%。PEW亦做過公眾對政府的信任,1993/94期間在美國曾跌至只得23%受訪者信任政府。台灣「中研院」做的「亞洲民主動態調查」,2002年中國的體系及民主支持程度在8個亞洲地區之中得到79.3%的平均分,僅次於最高的泰國(平均分為82.5%)。被稱為專制的中國,好過內蒙古(71.3%)、台灣(63.6%)、菲律賓(63%)、韓國(62.1%)、香港(61.2%)及日本(58.7%)。亞洲最老牌的民主國家,經濟水準亦最高的日本被比下去了。這個調查量度指標包括對政府體系支持、滿意政府、信任政府等維度。其中中國受訪者信任政府制度是72.2%。這些例證說明政治認受性與政府形式沒有相關性。綜合上述的數據,我們得出如下的結論:
1. 有得選(如日本)與管治成績——西方民主制度的選舉方式,但方式公平公正與管治績效——沒有因果關係;
2. 沒有得選(中國),或部分有得選(香港立法會)亦不一定與管治成績有什麼關係——選舉元素缺乏或弱化與管治能力無關。
若這兩點結論成立的話,明天香港行西方民主選舉特首及立法會,兩個政府制度是否有認受性最終還是看管治績效。陳教授會反駁筆者,他舉出「世界銀行」的全球管治指標,數落中國在法治、問責、貪腐、政府效率等成績不太理想。筆者亦看過相關數據,亦同意它部分的可信性。但管治概念的中心思想是,根據閣下老師Juan Linz及另一位學者Alfred Stepan的見解是「相信政府的認受性而使之有能力落實決策」。關鍵是相信(belief) 兩字;因此,科學的民意調查是最可靠的管治指標。在上述的指標中,香港得到的分數亦恰如其分。即是說,管治關鍵是民眾的評估。跨國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