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亞灣核電輸港增至八成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7日 06:35
2014年02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府發電燃料組合諮詢一拖再拖,中電策劃及發展總監蔣東強昨透露,最近已跟有關方面達成協議,大亞灣輸港核電量會由現時該電廠生產的七成電量增至八成,由於現時已有專線接駁大亞灣,毋須增加基建設施,亦不會增加安全風險。據了解,增加使用核電由中央拍板,未來有機會再增加。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推算,新增核電若全部取代煤電,每度電可減費約3仙,減幅約2.7%。


中電:毋須增設施 沒安全風險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昨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兩電電費,環境局長黃錦星面對議員多番追問,例如港府如何紓緩電費加幅,都以「能源組合的諮詢文件已到籌備最後階段,很快推出」為擋箭牌,未有正面回應。出席同一場合的中電策劃及發展總監蔣東強透露,已跟有關方面達成協議,大亞灣核電站原有七成發電量輸港,將增升至八成,強調毋須增加基建設施,亦不會有安全風險。


中電年報顯示,2012年大亞灣輸港核電量111.7億度,佔全港燃料組合24.5%,其餘為天然氣及煤;若要把輸港核電由七成增至八成,即每年增加15.9億度,核電佔整體燃料組合增至28%。


擬深圳建氣站

蔣東強又透露,根據港府與內地於2008年簽署的「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會逐步落實引入3個新氣源,除西氣東輸,還有於深圳興建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他指出,中電與合作伙伴中國石油及深圳燃氣正進行新氣站準備工作,希望今年內向國家發改委提交項目申請。另外,中電與中海油商討從南中國海離岸氣田引入天然氣。


中電總裁潘偉賢指出,深圳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日後落成,可以用躉船輸入外國價格較低的天然氣,對電費加幅有紓緩作用,但接收站未能趕及於2015年之前供氣,即使接收站落成亦要興建輸氣管道,接駁西氣東輸二線管道才可以輸氣供港。根據《管制協議計劃》,中電於境外的投資項目不會計入資產,若管道於香港境外興建,對基本電費不會有影響。


環團:商業決定凌駕市民意願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批評中電偷步,把商業決定凌駕於市民的意願。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余遠騁估計,中電增加核電供應是試探市民反應,若反對聲音不大,估計會再增加,但即使增至100%,核電佔全港燃料比例仍不足四成。他又認為增加核電可略為紓緩未來數年天然氣發電比例急增引致電費升幅,亦有助中電於2018年達到港府的減排目標。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