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觀塘街市搬遷 折射閻王小鬼現實一面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6日 06:35
2014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觀塘重建而需要清拆的物華街與協和街街市,由於市建局處理不當,事態在社會上、特別是觀塘社區引發廣泛議論。市建局雖然以甘詞厚幣游說攤檔遷走,但是因為一個攤販執著市建局未能履行「無縫交接」承諾,寧願放棄賠償,拒絕遷出,市建局加快重建進度算盤打不響,最後階段加碼誘使攤販遷走的開支,形同浪費。市建局主事人員處理此事有可議之處,特別是把承諾當作「概念」之說,使人嘩然,反映今次收地觸礁,與主事人員顢頇無能有很大關係,市建局的形象也受到負面影響。


市建局搬遷觀塘街市

主事人員搞到一鑊泡

市區重建,每一個項目都涉及持份者的利益,市建局除了擁有法例賦予的權力,肯定知道協調各方利益,平和地完成收購收地的重要。市建局與持份者互動,信諾最重要。受影響人士期望得到更多利益,甚至開天索價,都可以理解,無論如何,雙方講好的收購價或相關條件,市建局要說話算數,否則談判不可能有結果,事態也無法解決。今次觀塘街市遇到阻滯,關鍵在於市建局未能兌現承諾。


市建局對兩個街市受影響攤檔,除了交回牌照可得12萬元,其他攤檔最多獲發9.6萬元津貼,不過,津貼以外,市建局在觀塘政府合署舊址興建過渡期小販市場,提供固定攤位,安置受影響攤檔,並承諾新舊市場做到「無縫交接」,即是攤販由舊攤檔搬出,就可以搬入新市場,即時繼續營業。問題是市建局未能做到無縫交接,到最後階段提出每月每個攤檔加發6000元津貼,誘使全部攤檔接受安排,遷出交回場地。即使如此,仍然有一個攤販堅拒接受,理由是未能做到無縫交接,寧可一分錢津貼也不要,選擇繼續營業,以維持一群熟客,云云。


姑勿論這個攤販堅持留守,是否還有基於偏執等原因,不過,她寧可不要分毫津貼是事實,而促成她「企硬有理」乃過渡市場未及時完工,市建局未能兌現無縫交接承諾,也是事實;而市建局因為違諾陷於被動,多耗用了公共資源,也是事實。在這些事實面前,市建局觀塘項目總監李樹榮對於「無縫交接」承諾,他說「只是概念」,這個說法,使人認識到今次市建局收地阻滯,主要與輕言背諾有關。


李樹榮並沒有否認曾經對攤販承諾過無縫交接,也沒有交代「只是概念」究何所指,只能解讀為他意圖淡化曾經作過的承諾。不過,口頭承諾在法律上也有約束力,李樹榮代表市建局與攤販談判搬遷安排,他許下的承諾,就是市建局對攤販的承諾,現在李樹榮輕言毀諾,則市建局提出的收購價或條件,是承諾抑或「概念」?其他人應該怎樣理解市建局的出價?起碼李樹榮先生應該向公衆講解清楚。


承諾變成「概念」

說法荒謬敷衍塞責

市建局網上資料的自我介紹,把「我們的承諾」放在最前列,引述2011年2月修訂的《市區重建策略》,其中「市建局承諾致力」3點,第2點是「『採取以人為先、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方針去推進市區更新」。需要注意,這裏並非寫「市建局概念」,而是「市建局承諾」,公衆認真看待市建局這些承諾,相信市建局也不會口輕輕隨便說說,而是認真貫徹落實。若李樹榮吝於交代他對承諾和概念的理解,市建局有責任向公衆解釋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使市建局與公衆對於承諾有共同認知和理解,日後不致再有誤會。


市建局處理這次攤檔搬遷,若是過渡市場工程延誤,未能做到無縫交接,只要如實向攤販和公衆交代,情况起碼不致那麼被動;另外,既然未能實現無縫交接,則街市用地是否必須即時收妥不可?市建局表示過渡市場今年3至4月建成,相差就一至兩個月,只要稍等,無縫交接就可以實現,為何非要攤販即時搬走?設若多等一至兩個月,就毋須加碼每月每個攤販發6000元津貼,可省回一大筆錢。現在,錢用多了,攤檔土地仍然未能全數收回,豈非浪費?因此,檢視整個情况,是否存在有人顢頇無能、措置失當,值得市建局高層探究和問責。


市建局歷年工作,雖云就一些方面有爭議,總的而言,仍然得到廣泛肯定,市建局的承諾,社會和公衆認真看待,也看到市建局朝着承諾努力。但是,與其他公共機構一樣,市建局也難免出現「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現象。今次街市攤檔搬遷、收地,主事人員的表現和應對,與公衆期望有落差,這種人是否適任或應否繼續做現行工作,市建局管理層應予檢視;事實上,在一個行政體系,若小鬼難纏,閻王也不能置身事外,因為小鬼是否繼續存在,就看閻王的管理智慧。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