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倡戰犯分祀 解靖國爭議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5日 06:35
2014年0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安倍去年底參拜靖國神社,激起中國強烈反彈,炮轟日本美化侵略歷史,甚至意圖復辟軍國主義,破壞戰後秩序。天兒慧認為,這些批評「過火」。他說,雖然安倍等人對戰爭的認識,確實與他本人有差異,但他敢斷言,安倍完全沒有「破壞戰後秩序」的想法。


天然慧解釋,大部分日本人對於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誓言恆久和平、實踐和平憲法作為戰後日本的和平與發展的出發點均有共識。他認為,安倍那些關於二戰的言論,並非全面肯定戰爭,只是無法認同戰時日本被視為如同納粹般邪惡。


「安倍無意破壞戰後秩序」

至於靖國神社問題,天兒慧坦言「相當棘手,但必須繼續為解決問題努力」。他解釋,日本人對靖國問題心情相當複雜。靖國神社本是明治維新時期以來供奉為國捐軀者的地方,最初並無政治意味,許多日本人至今認為參拜靖國主要意義是追悼戰亡者。惟1978年,靖國神社將甲級戰犯亦列入神社內供奉,才令靖國參拜成問題。


天兒慧認為「分祀」是解決參拜靖國問題的最恰當辦法,不過靖國神社可能以「宗教自由」、「合祭的亡魂無法分開」等理由反對,要說服神社並不容易。他說:「如今參拜靖國被亞洲人民甚至世界視為問題,除了國家應該重新明確表達對戰爭責任的態度外,日本國民也許應該研究解決問題之道。」


首相拜靖國 日民意見兩極

日本不時有聲音要求設立新的悼念設施,但安倍反對。小泉純一郎2006年參拜靖國時,在野民主黨提出將甲級戰犯跟其他戰死者分祠,時任官房長官的安倍稱政府不應介入靖國神社的分祠與合祠問題。至於建設新的無宗教悼念場所,安倍宣稱戰爭遺屬不會去新的悼念設施。日本社會對首相參拜靖國的做法意見分歧。上月民調中有45%受訪者認為安倍參拜靖國「恰當」,認為「不恰當」的則佔43%。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