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馬年首個交易日,先祝大家身體健康,財運亨通!美國聯儲局再削減100億美元資產購買規模,議息聲明又形容經濟增長已見加快(picked up),而周五公布的新增職位,料會因天氣逐漸回復正常而升至18萬份,均不利新興市場。但筆者覺得歐洲央行的下一步行動更要關注,事關歐元區通脹降至0.7%,個別國家更與通縮僅一步之遙,單憑減息已很難阻止情况惡化,隨時會推出歐元版QE,務求快速推低匯價刺激通脹,這對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較幾個新興市場崩盤要巨大得多。
農曆年長假期間,土耳其里拉、俄羅斯盧布、南非蘭特等弱貨幣個別發展,但尚未失守假期前低位,東歐的波蘭、匈牙利等匯價受壓則是新發展。新興市場面對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卻幾乎毫無還擊之力,首先是中國經濟轉型也好,放緩也好,直接衝擊靠資源出口推動經濟增長的國家;聯儲局退市外資撤走,這幾年因流動性寬鬆而加槓桿進行投資的齊齊陷入困境;受壓國又多屬雙赤國,對走資的反應尤其快速敏感,例如土耳其2013年第三季的外匯儲備,較經常帳赤字及短期外債的總額還要低,一旦受衝擊,局勢惡化就相當快。
歐元區會否QE較新興國走資更重要
假期前土耳其大幅加息逾4厘,效用僅持續了幾個小時,雖然此後仍未跌破低位,但亦看不到有好轉的可能,至少中國官方PMI仍在放緩,聯儲局也不因新興市場受壓而改變退市步伐。隨着時間過去,料會有國家尋求援助。
新興市場的邊緣國家規模有限,短期影響氣氛卻難左右大局,但歐洲央行如何對抗通縮,則會是今年上半年以至全年的重大投資主題。歐元區的經濟復蘇,很大程度是央行穩住了市場信心後,德國亦同意放棄緊縮政策,故過去數年歐元區仍是在加槓桿,西班牙負債佔GDP由2011年的70%升至93%,意大利從120%升至133%,真的能減槓桿的只有德國,由80%降至78%。
倘歐要通脹回升 歐元兌美元需下試1.2
加槓桿而債息又下降,CPI卻向通縮進發,央行很自然就會打匯價的主意。既然當日可說服德國放棄緊縮政策,現在通縮已迫在眉睫,且還有美國的成功案例,要說服德國亦並非無可能。特別是行長德拉吉在操控央行可說得心應手,3年期LTRO便是相當成功的發明,除了減息,推行更類似QE的措施來壓低歐元匯價,對於刺激通脹和支持南歐復蘇有巨大的短期作用。以2011年至今歐元兌美元平均為1.33水平來看,威力要足以讓通脹回升,應至少要下試1.2水平。
歐元區抗通縮之戰已經開始,問題是央行力度有多大,但走向寬鬆已是百分百肯定的事。這就引伸出一個很有趣的局面:美國、中國和英國(2012年GDP合共27萬億美元)正在緊縮,日本和歐洲(18.2萬億美元)則趨於寬鬆,究竟投資者會如何抉擇?若今年的歐洲是去年的日本,宏觀型基金經理就肯定會沽歐元買歐股,但日本去年的成功,是建基於政府幾乎佔領了整個債市,歐洲央行能去得幾盡?中國看似搖搖欲墜,但創業板指數繼去年倍升後,年初至今再漲逾14%,全城都說新股會炸毁創業板,但1月份45公司集資321億元人民幣也看不到有多大影響。總之一句,難玩!等有趨勢才下大注吧。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