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空氣質素指標已於今年初實施,香港建造商會研究顯示,新指標下部分地區的環境數據超標,難以容納額外排放,令有關區域的大型基建環境影響評估隨時不合格,令工程難以上馬,其中東涌亦受影響。環諮會前委員建議政府,就未來多項大型基建工程一併評估對空氣質素的影響,然後推行減排措施,避免工程因未能符合新空氣指標而未能展開。
現已超標 難容納額外排放
香港建造商會委託工程師社促會,於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訪問逾10間本地建造業界、顧問公司,以及環團,以了解業界及持份者對現時環評制度的看法,結論是現時環境許可證制度有效運作,不建議修改。
不過,工程師社促會主席何鍾泰表示,業界關注今年初實施的新指標較過去嚴謹,令本港部分地區空氣質素超標,難再容納新大型項目,變相無法展開工程,例如未來將大興土木的東涌。
環諮會環評小組前主席吳祖南指出,上屆港府提出19招改善空氣污染,只要全部實施,就可以符合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但至今大部分仍未落實,因此本港多個地區超標,實屬正常。他認為,部分地區如東涌的空氣質素欠佳,日後若有大型基建上馬,其環評報告較難獲通過;但將來並非完全沒有出路,環評報告若可預測未來的空氣質素,例如港府的減排措施收效,仍有機會獲通過。
文志森:應與內地合作減排
另一環諮會環評小組前成員文志森表示,為確保大型基建上馬,政府責無旁貸,除加緊與內地合作減排,亦應進行策略評估,就多項基建如填海和人工島等項目一併評估對香港整體空氣質素的影響,然後推行減排措施,令大型項目獲通過的機會增加。
環保署資料顯示,今年1月1日收緊空氣質素指標後,本港12個一般監察站中,除了屯門沒有數據,只有地區偏僻的塔門符合二氧化氮的標準,其餘10個監測站全部超標;至於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亦有多個地區接近超標,例如中西區、元朗及葵涌等(見表)。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