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馬標準大不同 古代馬以肥為美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29日 06:35
2014年01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任何志華稱,古今相馬(選馬)大不同,古代較為常見的馬種有戎馬(戰駒)、肥馬(代步,富貴人家身分象徵)及千里馬(長征),都以肥為優良,肥美強壯方有持久力,能馳騁赴千里外的蒙古、遠征匈奴。


何志華指出,根據《伯樂相馬經》,大頭小頸、弱脊大腹、小頸大蹄皆非良驅,「頭大頸細易失平衡、啤酒肚、大腳八亦不利長征千里」,而耳朵豎立則反映警覺性高,是良好特質。


國際騎術中心教練鄧廣華表示,「靚馬」要視乎馬有何用途才可界定,以賽馬為例,主要留意馬的血統、骨架、毛色及眼睛等方面,如果毛色反光及呈「金錢色」則代表健康。他亦指出,短途賽事的「靚馬」應較為健碩、頸部較粗及胸口肌肉粗壯;而長途「靚馬」的身形應較為瘦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