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馬文物展堅毅氣節內涵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29日 21:35
2014年01月29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周五便踏入馬年,為迎新歲,中文大學推出以馬為主題的文物展,展出近50件陶瓷、繪畫、青銅、玉石文物珍品,讓市民一窺古代的馬與人生活上如何息息相關,以及綿延數千年有關馬的神話等。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任何志華表示,馬是人的知音,楚漢相爭時項羽與戰友劉邦因爭天下決裂,反而與烏騅馬的情誼至死不渝。他呼籲港人勿只談跑馬,也從古書中認識馬兒有風骨、堅毅不屈等內涵。


展覽至3月中 展品近50件

「春風得意馬蹄疾:馬年說馬」展覽即日起開放予公眾參觀至3月中旬。中大文物館副館長許曉東表示,自古以來馬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由食具器皿、裝飾品,以至陪葬品等都有馬的工藝品,其中一件展品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竹刻筆筒,細緻描繪伯樂相千里馬;而今次展覽以闊345厘米、高143厘米的清代《百駿圖》、東漢《灰陶立馬》、東漢《青銅馬頭》及唐代《三彩鞍馬》尤其珍貴(見右表)。


馬文化意象廣 全屬褒義

不同年代的典籍均對馬有詳盡表述和記載,何志華指出,馬的文化意象十分廣泛,但均為褒義,如《荀子.勸學篇》寫道「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意指馬即使資質平庸,但可憑耐性和堅毅不屈去改善自己,「不會服輸,堅持改進」。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牙彈得一手好琴,古人稱:「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何志華解釋,這句話意指每當伯牙操琴,美妙的音樂引得正在吃草的馬兒也會仰起頭來傾聽,可見馬十分有靈性。


《史記》提良駒3性格特質

何志華續稱,漢代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提到良駒有3方面的性格和體能特質,首先是野性自由奔馳,「馬倘容易駕馭,便如狗和羊,不足以展現牠的才華,如現今的賽馬馬王多被馴服,在古代絕非良驅」;其二是高傲不凡,莊敬自強,「『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即賢德的人不與不肖者同一行列,方可突顯儒家思想中的風骨氣節,堅持自己的價值和信念,寧死不妥協」;最後一個是能馳騁千里,「不是一味靠快,要有持久力」,這亦是國家成敗興衰的關鍵。


何慨嘆:「現代人只識馬經,不識「十三經」(《論語》等13部先秦經典)」,期望港人勿只將馬與賭博連繫,也要多了解馬的內涵。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