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下了車,我站在北緯66.33°的北極圈,呼出一口氣,白雪皚皚,千里冰封,這裏是芬蘭的羅凡尼米聖誕老人村,室外氣溫為攝氏零下10度,我穿了一件薄薄的Columbia防水Omni-Heat風褸,連羽絨外套都沒有穿,卻完全不覺得冷。剛從電視新聞中看到,比我這裏向南多走20多度緯度的紐約,中央公園測得攝氏零下15度,比北極圈這裏更冷!咦,這怎麼完全顛覆了我的天文常識了?
紐約凍過芬蘭 顛覆常識
地球不是一個暖爐或冷氣機,我們感到的天氣熱度由太陽傳來。低緯度的地方,例如赤道和熱帶,太陽直射地球,所以炎熱。高緯度的地方,太陽斜射,自然寒冷,這是中學生也懂的天文常識。赤道全年平均氣溫是26.2度,所以新加坡和曼谷一年四季都是夏季,到了香港(北緯22°15)就降到23度,北緯40度的全年平均氣溫是14度,適合人類居住,所以北京、紐約、法蘭克福、東京、首爾等世界最大的都市都聚集在這個緯度,並不是巧合。
到緯度58°,附近變成負值(我這次去的北歐城市如奧斯陸),已經是人類大都會的邊緣。地球最冷的地方是南極,其次是北極,因為終年完全照不到丁點太陽,當然那裏一直沒有人居住,人類首次登陸也是近百年的事情。
持續破壞環境 終會嘗惡果
去年初我去了南極,號稱「寒極」,到現在為止,地球上觀測到的最低氣溫為南極冬天的攝氏零下90度,比北極更冷!我去的時候是南極的夏天,氣溫在零下5度至0度,也不算太冷。全球暖化,最要命的是南北極的千年冰山都開始融化。明日之後,人類是否應該反省一下,一味的破壞環境,令地球母親也病了,自食其果的是我們自己。
智傲集團CEO、旅遊作家
[項明生 明生下半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