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救救心軟爸B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15日 06:35
2014年01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子女要付出耐性和愛心,要多跟孩子溝通……這些育兒大道理,爸媽大抵都明白。但現實中,面對孩子搗蛋頑行,爸媽為了盡快息事寧人,往往忘卻管教大原則。好像藝人章志文,早前與5歲兒子皓謙(Micah)演出親子真人騷,其「心軟」教法引來不少家長批評,他直言不捨得打罵兒子,有時為怕麻煩便作出遷就,結果由寵變縱。節目播出後之迴響,令章志文與同是TVB藝員的太太陳念君加以反思,要迅速改變,避免兒子成為港孩。


早前的親子節目《爸B也Upgrade》引來不少迴響,當中章志文兒子在節目中儼如「港孩」,夫婦二人坦言,被批評「唔識教仔」當然不開心,但他們仍樂於接受意見,更希望找到切實可行的育兒方法。註冊社工李淑輝就章氏一家在生活上遇到的育兒難題給予意見,各位爸媽不妨參考。


難題一﹕揀飲擇食

Micah揀飲擇食,最令章志文和太太頭痛的是,兒子1歲多時,曾有一個月不肯吃東西,什麼東西都不願吃,每日要強迫向他餵食。章太說:「有人說過,小朋友肚餓就會吃,我們便試過不主動餵食,但他竟然真的可以一天只喝幾啖水。」


志文拆解﹕

曾試過多種方法,如買不同類型意粉、通粉,吸引兒子進食。現在情况有改善,但兒子始終不太愛吃,不愛甜食和零食,連其他小朋友至愛的汽水和薯條都不好,最多只吃一、兩口,所以他體型一直偏瘦,亦難以用食物攻勢來要他乖乖聽話。


專家意見﹕建立進食時間及規矩

(1) 家長可參考飲食金字塔,讓孩子吸收多元營養和不同類型的食物,例如孩子不愛吃米飯,可多吃麵包、意粉、馬鈴薯吸收澱粉質

(2) 孩子固執不吃飯,他可以餓一天,但他始終不能堅持天天不進食,家長可放心

(3) 爸媽不用刻意跟其他孩子比較高度及體格,如果真的擔心健康,宜徵詢醫生意見

(4) 進一步嘗試把進食時間及餐桌禮儀定為家規,例如列明8時吃晚飯,9時或之前須吃完,這尤其適用於已上學的孩子,因為他們懂得遵守規矩

難題二﹕控制情緒能力差

Micah容易發脾氣,會丟東西和打人,曾試過嚎哭超過半小時。在真人騷節目內,兒子因不守規矩,被人喝罵,結果大聲嚎哭。


志文拆解﹕

拍節目與現實有別,不想節目內罵兒子,表現得太過「怪獸」,才盡量施軟功。在現實中,我們看過很多育兒書,試過向很多人請教不同的教法,鄰居都知道我們對兒子很惡。我們平日在家中出盡所有嚴和寬的教法,如naughty corner、體罰等。只是他受軟不受硬,以前我們心軟,兒子停止哭鬧便會原諒他,沒進一步跟進問題。我們心軟是因為他有時很「識做」,當我們罵他時,他會攬着爸媽,說﹕「不要罵了,我會乖,我惜你……等」。


如果他不聽話,我們會丟棄他心愛的玩具作懲罰,並列了廿條家規,每次他不聽話,便明確地數出他犯了那條。現在,他情况有改善,通常10分鐘內平復心情,然後會要求他說出自己錯的地方。媽媽覺得兒子開始怕「瘀」事傳千里,所以有時他哭鬧,會叫他自己打開大門,讓鄰居都知道他不聽話,兒子會即時收聲。


專家意見﹕先讓孩子冷靜忌羞辱

(1) 如果孩子打人、丟東西,家長必須立即制止,之後讓孩子冷靜,但建議不用帶負面意思的「naughty corner」,改以較正面的「安靜區」,因為小朋友不喜歡承認自己頑皮。冷靜後,家長鼓勵孩子做妥原先的事情,例如剛才不肯執拾玩具,冷靜下來,便要收拾玩具,不要讓他以發脾氣為藉口而不用執拾


(2) 家長需「講得出做得到」,例如不要說「以後冇得玩」,宜說「今晚冇得玩」,不可玩他心愛的玩具、看電視、看書等,讓他承擔後果

(3) 對於5歲孩子來說,廿條家規太多了,可列出3至5條家規,做得到就改立其他規條。家規需具體清晰,不要只列出「要有禮貌」,宜清楚列出「每天起牀,要向家人說早晨」,家規是培養孩子的習慣,在家有禮,在外亦然


(4) Micah開始在意別人的目光,但家長不宜以羞辱方法控制孩子的情緒,打開門大哭、照鏡子看自己的哭臉、拍下照片或短片皆不宜,爸媽宜向兒子說:「我知道你不開心,你坐在旁安靜一會,再找爸媽。」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令情况更惡化


難題三﹕堅持己見

有時Micah玩玩具,做不到某些任務會發脾氣,爸媽在旁教他技巧卻聽不入耳,總是堅持己見。此外,他又喜歡揀衣服穿,例如早前天氣冷,着他穿羽絨回校,他不肯,說同學不會穿,堅持只穿風褸,但根本不夠暖。


志文拆解﹕

媽媽知他不愛吃甜味藥水,怕打針,唯有向他解釋︰「如果不穿羽絨,便要吃藥水和打針。」他有時會堅持不肯穿某些衣服,幸媽媽發現他喜歡母子裝,例如訪問當天,媽媽便穿了跟兒子差不多顏色和款式的衣服,所以他們可以順利離開家門,準時到達訪問地點。


專家意見﹕收窄選擇 告知後果

(1) 孩子愈大愈有自己一套想法,如果孩子玩玩具發脾氣,就不要跟他說技巧,反而要先處理他的情緒問題,收起玩具,讓他冷靜

(2) 穿衣服方面,可以收窄孩子的選擇權,例如問小朋友﹕「你想穿羽絨抑或棉褸?」媽媽的做法妥當,讓小朋友知道堅持不穿衣,會着涼而需吃藥和打針,明白後果

難題四﹕賴牀、不肯睡覺

志文已規定兒子晚上9時半要上牀睡覺,但不明白為何兒子每日仍要花很長時間「扭計」,經常要多玩5分鐘等。


志文拆解﹕

強硬規定晚上9時半一定要入睡房,由媽媽陪唱歌睡覺;早上7時15分開始「熱身」叫他起牀,7時半一定要離開睡房,雖然在客聽總會繼續扭,但會規定8時正停止所有早餐,出門上學去。


專家意見﹕訂立時間 堅持執行

(1) 章爸媽要留意不要讓孩子臨睡前玩得太興奮,先花30分鐘醞釀睡覺的心情,例如準備梳洗刷牙、說故事,並不時倒數提醒孩子,還有15、10、5分鐘便要睡覺,讓他有心理準備

(2) 早上起牀方面,可加長至30分鐘「熱身」叫孩子起牀,而章爸媽要孩子停止活動而準時出門是個很好的規條,建議持續下去,培養孩子的習慣

文﹕梁翠薇、顏紫燕

圖﹕陳淑安、資料圖片

場地提供﹕Playhouse(查詢﹕2151 9172)

統籌:陳詠詩

編輯:王翠麗

happypama@mingpao.com

happypama.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