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上宜持中國醫療卡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07日 06:35
2014年01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市民在新春期間或會回鄉及到內地旅遊,在內地旅行,萬一感到不適需要入院,多要先付款後治療。若有一張中國醫療卡傍身便有備無患。除了旅遊人士合適外,若中港兩邊走的人士也需要,當然要留意當中不保事項。有投保人表示,若買一份旅遊保險也有可以覆蓋在旅途中入院保障,但旅遊保險的保障期只有180天及沒有醫療卡,故在內地入院時投保人要先支付按金,出院後才向保險公司索償。


中國醫療卡可提供患病或意外醫療保障,不用為住院按金而苦惱,以相同的醫療保額計,保費比全年旅遊保更低。這些中國醫療卡,一般與全國多家醫院作聯繫,若投保人帶此卡到指定醫院求醫,不用繳付入院按金,醫療費用也可直接由保險公司支付。以中國交銀保險的計劃為例(見表),一般文職人員,30萬元醫療額,一年保費為600元,每次行程可長達100日,但只接受16至75歲人士投保。


指定醫院 不用「先付後醫」

醫療保障卡的最大功用,是醫療費用墊支。一張醫療卡,每年只需數百元,絕對值得投資。內地不少醫院是「先錢後醫」,身上沒有足夠現金的話,可能不獲救治。因延誤了治療而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個案,更時有聽聞。就算身上有現金,也可能被不法之徒趁火打劫,身上財物盡失,怎樣付醫藥費也是一個問題。


若各位有購買意外醫療卡,應將卡和錢包分開存放,避免連錢帶卡被搶走。如果不幸出事,盡可能入住有規模的醫院,若隨身攜帶的意外卡有附上醫院名稱,更應盡量入住卡內所載最就近的醫院。


現時意外卡也包括緊急支援服務,一條熱線作用極大,但大家都知道出事後手機都可能被搶走,不可以立刻致電熱線。因此要待救援人員到場後,向他們借用電話求援,看看最適合的就醫途徑。


應只作救援 不宜治療長期病患

不過,中國醫療卡最好只是視作援助目的,若有需要用到內地的住院醫療服務,或計劃在內地醫院為長期病患作治療,最好也是投保一份獨立的醫療保,否則便須自行繳付往院及手術的開支。


經常北上的人為保障自己在內地能獲得醫療的機會,都會申請中國醫療卡,但要注意醫療卡或會有區域之分。某些醫療卡分開省份,一些是全國性的,一些則可能只包括廣東省。投保時要留意,若閣下只在某省份如廣東省停留,則可只撰擇廣東省的醫療卡,費用也會較低,但要留意在中國其他省份,醫療卡便會失效。


留意受保省份與不保事項

有不少人都說,買保險,投保人要看的不是保單的承保事項,而是不保事項。這可是千真萬確的,有些中國醫療卡或針對經常往返中港人士的醫療保險,可能只是承保因意外住院的醫療開支,至於急病而導致的醫療開支是不會獲得賠償的。投保人千萬要留意,免得買了不合用的保險,或惹起爭拗。


明報記者

[龍彩霞 今日專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