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工聯歷史六七暴動只提鎮壓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4日 21:35
2013年12月2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工聯會為慶祝成立65周年,推出《工聯會與您同行——65周年歷史文集》。當中一章節講述六七暴動(左派稱反英抗暴運動),內容主要談及港英政府鎮壓和工會死傷人數,未有提及當年有示威者擲汽油彈和放置「土製菠蘿」情景。不過,當年「鬥委會」主任、工聯會前理事長楊光在書內訪問稿就承認,工會在1960年代後期,受文革思想影響,但後來有檢討和撥亂反正。


楊光:受文革影響 已撥亂反正

工聯會的新書約有280頁,分為文本記述和專題訪問兩部分。在文本記述中,有3頁關於1967年的「反英抗暴」鬥爭。內容講述1967年4月,九龍新蒲崗香港人造膠花廠工人的勞資糾紛被警方介入,當局出動防暴隊鎮壓。書中指群眾當時以示威、張貼大字報和大標語等方式抗議,但未有提及工潮期後演變成暴動,亦沒講述當年有示威者投擲汽油彈和放置「土製菠蘿」的情景。


書中也透露,在六七暴動後,工聯會被港英政府政治部,以竊聽、跟蹤和收買線人等手段監視。


書中有提到「反英抗暴」鬥爭被打上文革左傾思潮的烙印,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當年被選為「鬥委會」主任的楊光在書中透露,其後工會會員流失,市民都急步走過工人俱樂部。他稱工會受文革影響,有不少做法從內地「照樣搬過來」,例如在飯餸加入沙石,希望工會理事可以「憶苦思甜」,不過做法令工會成員反感,所以後來有檢討和撥亂反正。楊光在2001年獲港府頒發大紫荊勳章。


劉銳紹促左派全面檢視責任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書中有關六七暴動的內容避重就輕,「講了左派被鎮壓的部分,但不是事實的全部」。他指出,六七暴動有三方面人士應負責,包括港英政府、北京政府和「港共」人士。他建議左派全面檢視各方責任,「楊光作為當年領導者之一,應該實實在在面對」。他指現時有一批當年的參與者以口述歷史和紀錄片等形式保留當年歷史,希望他們可以全面角度出發,不止是以對自己有利的角度紀錄。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