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安倍經濟學推出一年之際,《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Martin Wolf)表示,相關措施可望結束日本15年的通縮,惟不大可能令經濟快速增長。
日本央行今年公布兩年內通脹要達2%的目標,宣布以「量化加質化寬鬆」(QQE)提振經濟,擬在未來兩年將日本國債的持有規模擴大一倍,盼通過壓低利率、推高通脹預期來影響經濟。最新數據顯示,通脹率已達0.9%。
企業儲蓄過剩 未解決
不過,貨幣政策難以消除經濟結構性失衡,對促進增長作用有限。日本勞動人口正以每年約0.7%的速度減少。若政府要令經濟趨勢的實際增長率提高到2%,意味勞動生產率每年需增長近2.5%。由1990至2012年,沒有任何高收入經濟體實現過這種高速增長。
沃爾夫認為,當前討論的溫和改革不夠徹底,無助解決結構性失衡。目前民營企業儲蓄過剩,政府要以巨額財赤吸納過剩的儲蓄,導致公共債務急增。與此同時,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費相當於GDP比例較低,若收入沒有從企業利潤轉向家庭收入,結構問題將難望消除。
日本企業持有現金第三季增至224萬億日圓(約16.7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突顯刺激民間投資、提高薪資的難處。
日本央行今年公布兩年內通脹要達2%的目標,宣布以「量化加質化寬鬆」(QQE)提振經濟,擬在未來兩年將日本國債的持有規模擴大一倍,盼通過壓低利率、推高通脹預期來影響經濟。最新數據顯示,通脹率已達0.9%。
企業儲蓄過剩 未解決
不過,貨幣政策難以消除經濟結構性失衡,對促進增長作用有限。日本勞動人口正以每年約0.7%的速度減少。若政府要令經濟趨勢的實際增長率提高到2%,意味勞動生產率每年需增長近2.5%。由1990至2012年,沒有任何高收入經濟體實現過這種高速增長。
沃爾夫認為,當前討論的溫和改革不夠徹底,無助解決結構性失衡。目前民營企業儲蓄過剩,政府要以巨額財赤吸納過剩的儲蓄,導致公共債務急增。與此同時,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費相當於GDP比例較低,若收入沒有從企業利潤轉向家庭收入,結構問題將難望消除。
日本企業持有現金第三季增至224萬億日圓(約16.7萬億港元),創歷史新高,突顯刺激民間投資、提高薪資的難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