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浩倫﹕貧窮線制定的技術問題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13日 06:35
2013年1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扶貧委員會早前公布香港首條官方貧窮線,目的是讓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全面地了解香港的貧窮情况,更有效地制定扶貧措施,以及更客觀地評估各種扶貧政策的成效。


扶貧委員會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以每月住戶收入中位數(Monthly Median Household Income)的一半訂為貧窮線,而貧窮線又按住戶人數的多少劃分。按2012年的統計數據,一人住戶的貧窮線為3600元,二人住戶為7700元,三人住戶為11,500元,四、五及六人或以上的分別為14,300元、14,800元及15,800元。


以政府的計算方法,在未計及任何政府政策(即各種稅收和社會福利)的影響前,2012年全香港共有131萬貧窮人口。貧窮人口當中,一人住戶的有14.7萬人,二人住戶的有34.2萬人,三人住戶的有33.2萬人,四、五及六人或以上的分別有32.5萬人,11.5萬人及5.2萬人。


既不合理,又不科學

可是,若果仔細察看,讀者會發現,這條按住戶人數劃分的貧窮線既不合理,又不科學,貧窮線所推算出來的貧窮人口也大有問題。讀者只要將這貧窮線除以住戶人數,得出貧窮線的人均值,問題便顯而易見。


以人均方法計算,一人住戶的人均貧窮線為3600元,二人住戶則為3850元,三人住戶為3833元,四、五及六人或以上的分別為3575元、2960元及2633元。從數據可見,二人和三人住戶的人均貧窮線最高,也高於一人住戶的人均貧窮線約250元。四人住戶的人均貧窮線,卻又略低於一人住戶的人均貧窮線25元。


這樣的貧窮線是不合理和不科學的。按道理來說,貧窮線應該是住戶人數愈多,人均貧窮線愈低。這是因為在同一住戶裏,有部分住戶開支是可以共享的。舉例說,無論是一人住戶、二人住戶還是三人住戶,這些住戶大多只需要一間廚房、一部煮食爐和一部洗衣機。同一住戶裏的住戶人口也可以共同分擔水費、電費、煤氣費、租金、差餉、物業管理費,以至互聯網及收費電視的訂閱費用。


因此,扶貧委員會早前公布的官方貧窮線,若不是系統性地低估一人住戶的貧窮情况,便是系統性地高估二、三、甚至是四人住戶的貧窮情况。要不是一人住戶的實際貧窮人口遠高於14.7萬人,便是二、三、甚至是四人住戶的實際貧窮人口遠低於34.2萬人、33.2萬人及32.5萬人。


扶貧委員會制定官方貧窮線,方向正確,但卻在制定的過程中卻犯上技術錯誤,實在是令人失望的。為什麼扶貧委員會會犯下這個技術錯誤呢?按早前公布的2012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原來扶貧委員會只是以機械性的方法訂立貧窮線:一人住戶的貧窮線為一人住戶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二人住戶的貧窮線為二人住戶收入中位數的一半,餘此類推。


須知道,這個方法大有問題。住戶人數,住戶結構和貧窮情况的關係錯綜複雜。一人住戶可能是獨居老人或單身貴族,二人住戶可能是未有子女的年輕夫婦又或是只有一名子女的單親家庭,三人住戶則可能是夫婦二人再加一名子女或一名長者,如此種種。但無論如何,住戶人數本身是一個由不同社會因素驅使而成的社會結果,本身卻不能成為制定貧窮線的先設條件。也即是說,二、三、四人等住戶的貧窮線,不能只是機械性地制定為二、三、四人等住戶的住戶收入中位數的一半。


其他採用「相對貧窮」概念而制定貧窮線的主要已發展地區,譬如是英國、新西蘭、歐盟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都不採用這種機械性方法制定貧窮線。可見香港這條官方貧窮線,既不合理不科學,又不能與國際社會常用的方法接軌。


扶貧之路,任重而道遠

再者,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結婚比率下降、結婚年紀推遲、離婚比率上升和出生比率下降等人口結構轉變,未來的住戶人數和住戶結構的情况將很可能跟現在的有所改變。有見及此,扶貧委員會實在不應該將住戶人數看作成制定貧窮線的先設條件。


扶貧之路,任重而道遠。扶貧委員會應該重新制定合理而科學的貧窮線,重新參考其他發達國家制定貧窮線的方法,特別是運用成人數目相等表(Adult Equivalence Scale)作住戶收入調整的方法,改錯為正。


作者是嶺南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