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女兒3歲,情緒時有起伏,近期發現她常把故事混入現實世界,例如害怕森林動物會走進屋、自己的洋娃娃會像故事描述般不見了等,她會嚇至全晚不敢睡。此外,她亦非常恐懼與我分離,就像攝石人一樣,要陪我洗澡、去廁所,不准我走開半步,很誇張。不過,她和其他人的相處並沒有問題。她是K1學生,但很少提及學校生活,我應該如何改善?
恐懼實屬人之常情,是一種情緒,並無不妥。面對子女驚慌的情緒,家長先要分析她屬以下哪類情况。第一類是合乎情理﹕如一般人看見蛇及老虎都會覺得害怕,這是很正常的;第二類是不合情理,但對生活影響不大:如有小朋友很害怕蝴蝶,可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也不會怕蝴蝶的,因此這種害怕並不合情理,但由於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蝴蝶,故這種驚慌對生活影響不大;至於第三類是不合情理的恐懼,而又非常影響生活的,以上個案的後半部分便屬於這個情况。
獎勵助克服焦慮
上述個案的前半部分屬於第一類合乎情理的恐懼,孩子無意中看到內容描述恐怖或刺激情節的故事書,令她在一段時間內有恐懼或失眠,這是合情理,家長要認同其情緒,要接受女兒對危險、恐懼的理解,認同她,慢慢小朋友自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如有第二類即不合情理,但對生活影響不大的害怕,家長同樣先要認同子女的情緒,如小朋友不是太有意慾去處理,其實是可以不處理的,每人都有害怕的東西、事情,如果不影響生活,是可以暫不理會的。
而面對第三類不合情理亦影響日常生活的恐懼,父母可選一些與這類恐懼主題有關的故事書,透過故事形式,讓他們明白這種恐懼,人人均會經歷得到,不要只懂跟他們說﹕「唔使驚!有乜好驚!」反而應鼓勵他們﹕「我知你會驚,你會擔心,但我相信你面對到。」給孩子正面信息。另外,亦可用獎勵計劃,鼓勵小朋友逐漸面對問題,在處理他們的驚恐及焦慮時,的確需要他本人去面對狀况,當他面對得多,就會明白原來他所憂慮的事時會發生的,久而久之就不再害怕,不過,過程必須要循序漸進。以上述個案為例,當媽媽洗澡時不掩門,首先,請小朋友站在浴室門外,只要他不入浴室便有獎賞,如兩星期過去,他依然能做得到;再進一步,把門半掩,如他仍能站在門外而不嚷着要入浴室的便有獎賞;然後再過兩星期,索性把門關上,逐步要孩子面對自己的處境,讓他感受到原來這樣做會得到稱讚(不黏緊媽媽),而且即使離開媽媽,也沒有什麼特別事情發生。不過,如家長在積極嘗試處理後,情况仍沒有改善,就建議找專業人士幫忙。
文:Happy Pa ma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
恐懼實屬人之常情,是一種情緒,並無不妥。面對子女驚慌的情緒,家長先要分析她屬以下哪類情况。第一類是合乎情理﹕如一般人看見蛇及老虎都會覺得害怕,這是很正常的;第二類是不合情理,但對生活影響不大:如有小朋友很害怕蝴蝶,可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也不會怕蝴蝶的,因此這種害怕並不合情理,但由於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蝴蝶,故這種驚慌對生活影響不大;至於第三類是不合情理的恐懼,而又非常影響生活的,以上個案的後半部分便屬於這個情况。
獎勵助克服焦慮
上述個案的前半部分屬於第一類合乎情理的恐懼,孩子無意中看到內容描述恐怖或刺激情節的故事書,令她在一段時間內有恐懼或失眠,這是合情理,家長要認同其情緒,要接受女兒對危險、恐懼的理解,認同她,慢慢小朋友自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如有第二類即不合情理,但對生活影響不大的害怕,家長同樣先要認同子女的情緒,如小朋友不是太有意慾去處理,其實是可以不處理的,每人都有害怕的東西、事情,如果不影響生活,是可以暫不理會的。
而面對第三類不合情理亦影響日常生活的恐懼,父母可選一些與這類恐懼主題有關的故事書,透過故事形式,讓他們明白這種恐懼,人人均會經歷得到,不要只懂跟他們說﹕「唔使驚!有乜好驚!」反而應鼓勵他們﹕「我知你會驚,你會擔心,但我相信你面對到。」給孩子正面信息。另外,亦可用獎勵計劃,鼓勵小朋友逐漸面對問題,在處理他們的驚恐及焦慮時,的確需要他本人去面對狀况,當他面對得多,就會明白原來他所憂慮的事時會發生的,久而久之就不再害怕,不過,過程必須要循序漸進。以上述個案為例,當媽媽洗澡時不掩門,首先,請小朋友站在浴室門外,只要他不入浴室便有獎賞,如兩星期過去,他依然能做得到;再進一步,把門半掩,如他仍能站在門外而不嚷着要入浴室的便有獎賞;然後再過兩星期,索性把門關上,逐步要孩子面對自己的處境,讓他感受到原來這樣做會得到稱讚(不黏緊媽媽),而且即使離開媽媽,也沒有什麼特別事情發生。不過,如家長在積極嘗試處理後,情况仍沒有改善,就建議找專業人士幫忙。
文:Happy Pa ma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陳鑑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