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怡:
那個晚上,我們在邵逸夫堂一起看中大五十周年話劇《教授》,老爸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中大邵逸夫堂,我和媽咪念大學時已建成了,應該有超過三十年歷史。大學時代在這裏看過話劇、出席過一兩次月會名人講座之類的活動。畢業三十年,雖經常出入中大,但沒有再進入邵逸夫堂。
這齣話劇,本來是我們一家人看的,因為買不到相連的票,媽咪坐在我們後面,你和老爸坐在一起,邊看邊笑邊嘆息邊陷入沉思。自你入讀大學,我們見面的時間少了,很久沒有跟你有這麼接近的感覺。我們既是父女也是校友,傳承,對我們有雙重意義。
《教授》這齣話劇,為中大五十年而演,在外面演出過十二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中大這一場,特別為校友和師生而設,票也是一早就賣光了。為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不置身其中,無法真正感受得到。
《教授》演出時,劇評和專訪很多,不少內容都報道過,不在這裏重複。劇裏面有不少笑話,屬於你們的時代,老爸都聽不懂,甚麼「豆腐火腩飯,男人的浪漫」,當全場學生哄堂大笑時,我們這些老餅,只有陪笑的份兒。
《教授》探討大學意義 話題跨越世代
這齣話劇探討的問題卻是很嚴肅的:大學是什麼?大學和社會的關係是什麼?讀大學的意義是什麼?大學生要做什麼?這些課題,屬於你們的年代,也屬於我們的年代,是永恆的主題。老爸只讀過一間大學,對大學理想鍥而不捨的探求和反省,不知道是不是中大獨有?
話劇裏有兩幕老爸特別觸動。
Year 2的Jeremy熱中學運,參與聲援罷工工人,後被拘捕,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等嚴重罪名。Jeremy的媽媽憂心忡忡,與也曾積極投入學運的教授弟弟,激烈爭論兒子的前途。這一幕,全場鴉雀無聲。天下父母心,老爸也代入了這位媽媽的處境,如果一天你有相同的遭遇,我會有什麼反應?
另一幕,其實不止一幕,是教授在不同場合,談到大學的意義。老爸最深刻的,是大學教學生要獨立思考,批判思維,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這位教哲學的教授說,當我們這個社會愈來愈容不下他們,特別是大學變得產業化,一切以數據和績效作為標準,理想成為異類的時候,大學培養這類大學生,還有什麼意義?
大學教獨立思考 卻成社會異類
劇中的教授,確實道出了今天大學和社會之間的矛盾,當社會急速沉淪,大學能有足夠力量,不受污染嗎?
你們的校長沈祖堯在今年畢業禮上,以《認識你的時代,帶領你的時代》為題演說:「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為了個人利益,埋沒良知;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認識時代,引領潮流,不流俗、不盲從,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是濁流清泉,還是鐵屋吶喊?
老爸
…………………………………………………………………………
Dad:
今天通識課時老師跟我們玩了一個遊戲:每人就自己所讀的學科,為班上的同學,亦即世界上僅有的二十多個人提供服務,並把服務寫在紙上。
我遲遲未能落筆。
我相信大學的意義,相信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一個讓我們獨立思考、自由發表意見、學習不盲從別人的地方。我過了一個十分豐富的學期,因為我做了一些大學生應該做的事。
不過,我所關心的是,現實社會和理想中的大學似乎相差太遠,就算畢業後充滿衝勁,希望實現正義的社會,社會卻在講效率、講關係,違背大學所學習過的理論,就像我上課的情况一樣,寫不下任何在社會中的功能。
大學是一個美好的地方,我相信,就算它跟社會如何不合襯,就算培育的大學生如何不迎合市場需要,它也要堅守它的理念,不要把大學淪為職業訓練所。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那個晚上,我們在邵逸夫堂一起看中大五十周年話劇《教授》,老爸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中大邵逸夫堂,我和媽咪念大學時已建成了,應該有超過三十年歷史。大學時代在這裏看過話劇、出席過一兩次月會名人講座之類的活動。畢業三十年,雖經常出入中大,但沒有再進入邵逸夫堂。
這齣話劇,本來是我們一家人看的,因為買不到相連的票,媽咪坐在我們後面,你和老爸坐在一起,邊看邊笑邊嘆息邊陷入沉思。自你入讀大學,我們見面的時間少了,很久沒有跟你有這麼接近的感覺。我們既是父女也是校友,傳承,對我們有雙重意義。
《教授》這齣話劇,為中大五十年而演,在外面演出過十二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中大這一場,特別為校友和師生而設,票也是一早就賣光了。為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不置身其中,無法真正感受得到。
《教授》演出時,劇評和專訪很多,不少內容都報道過,不在這裏重複。劇裏面有不少笑話,屬於你們的時代,老爸都聽不懂,甚麼「豆腐火腩飯,男人的浪漫」,當全場學生哄堂大笑時,我們這些老餅,只有陪笑的份兒。
《教授》探討大學意義 話題跨越世代
這齣話劇探討的問題卻是很嚴肅的:大學是什麼?大學和社會的關係是什麼?讀大學的意義是什麼?大學生要做什麼?這些課題,屬於你們的年代,也屬於我們的年代,是永恆的主題。老爸只讀過一間大學,對大學理想鍥而不捨的探求和反省,不知道是不是中大獨有?
話劇裏有兩幕老爸特別觸動。
Year 2的Jeremy熱中學運,參與聲援罷工工人,後被拘捕,被控妨礙司法公正等嚴重罪名。Jeremy的媽媽憂心忡忡,與也曾積極投入學運的教授弟弟,激烈爭論兒子的前途。這一幕,全場鴉雀無聲。天下父母心,老爸也代入了這位媽媽的處境,如果一天你有相同的遭遇,我會有什麼反應?
另一幕,其實不止一幕,是教授在不同場合,談到大學的意義。老爸最深刻的,是大學教學生要獨立思考,批判思維,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這位教哲學的教授說,當我們這個社會愈來愈容不下他們,特別是大學變得產業化,一切以數據和績效作為標準,理想成為異類的時候,大學培養這類大學生,還有什麼意義?
大學教獨立思考 卻成社會異類
劇中的教授,確實道出了今天大學和社會之間的矛盾,當社會急速沉淪,大學能有足夠力量,不受污染嗎?
你們的校長沈祖堯在今年畢業禮上,以《認識你的時代,帶領你的時代》為題演說:「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為了個人利益,埋沒良知;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認識時代,引領潮流,不流俗、不盲從,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是濁流清泉,還是鐵屋吶喊?
老爸
…………………………………………………………………………
Dad:
今天通識課時老師跟我們玩了一個遊戲:每人就自己所讀的學科,為班上的同學,亦即世界上僅有的二十多個人提供服務,並把服務寫在紙上。
我遲遲未能落筆。
我相信大學的意義,相信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而是一個讓我們獨立思考、自由發表意見、學習不盲從別人的地方。我過了一個十分豐富的學期,因為我做了一些大學生應該做的事。
不過,我所關心的是,現實社會和理想中的大學似乎相差太遠,就算畢業後充滿衝勁,希望實現正義的社會,社會卻在講效率、講關係,違背大學所學習過的理論,就像我上課的情况一樣,寫不下任何在社會中的功能。
大學是一個美好的地方,我相信,就算它跟社會如何不合襯,就算培育的大學生如何不迎合市場需要,它也要堅守它的理念,不要把大學淪為職業訓練所。
Yee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