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H7N9闖港8日才確診 須檢討缺漏之處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4日 06:35
2013年1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確診首宗H7N9禽流感個案,患者是一名印尼女傭,從政府的應對做法,10年前SARS肆虐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大派用場,相關機制已經啟動,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反映本港處理緊急事態的成熟一面。不過,按已知情况,這宗H7N9個案在進入本港醫療體系第8日之後才獲確診,是否暴露了箇中有一些漏洞,值得注意;因為傳染病疫症若未能及早發現,會增加傳播蔓延的風險,所以,檢討相關事態,可以使防疫工作更趨完備。


印傭過了3關

當局才啟動應變

感染H7N9的印傭,情况仍然危殆,要用人工肺協助呼吸,她處於生命安危掙扎景况,香港整體則面對疫症挑戰,要採取有力、有效措施防止蔓延。在確診首宗病例之後不到24小時,據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介紹,當局環繞患病印傭而進行的接觸追蹤,已經與超過200人取得聯絡,與印傭較密切接觸的17人亦已完成快速測試,初步證明對病毒反應呈陰性,並無病徵的人則被安排隔離觀察,顯示防疫措施按既定程序進行。從已知情况看來,政府只要保持快速應變,處理得當,應該有較大信心控制疫情。


今年3月,內地確診人類首宗H7N9病例之後,迄今共確診139宗感染個案,45人死亡。雖然疫症在浙江爆發,本港汲取當年SARS也是由內地旅客帶病來港的經驗,從一開始就密切關注,而且隨着候鳥、旅客,以至內地供港活雞等因素,當局評估H7N9個案最終會在本港出現。今年8月,廣東惠州發現雞販患病,去月東莞有兒童中招,鄰近地區先後確診H7N9個案,加上近期氣溫下降至攝氏20度以下,專家一再提醒不僅是流感高峰期,禽流感也會伺機發作。所以,本港對H7N9禽流感南來,理應有足夠警惕和心理準備,但是,檢視患病印傭得病和病情惡化歷程,卻顯示醫療體系未能及早發現。


患病印傭上月17日到深圳,據知曾經屠宰活雞煮食,她在21日開始咳嗽,至25和26日兩度向屯門普通科醫生求診,醫生未診斷出她患H7N9疫症,僅處方抗生素治療,病情未見好轉,27日印傭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醫,因為病情惡化需要使用人工肺,她獲安排到瑪麗醫院治療。


從這個過程看來,印傭由求醫到前晚確診為H7N9個案,歷時8日,這類疫症患者長時間在社區活動,與其他人接觸,潛在風險很高。屯門兩名普通科醫生診斷印傭時,若她未交代曾經到深圳和接觸過家禽,未能診斷她患的是H7N9,完全有可能;不過,在禽流感陰霾籠罩下,兩醫生是否對印傭病情有足夠警惕和懷疑,值得關注。另外,印傭於11月27日到屯門醫院,5日之後才確診為H7N9個案;不過,據本報取得的醫管局內部電郵顯示,醫院在去月28日和30日已經證實印傭對H7和N9的測試呈陽性反應,然則,當局為何在本周二晚上才宣布確診,箇中涉及什麼問題或狀况,當局應該解釋和交代。


屯門兩家診所和屯門醫院都是人流密集之處,以內地感染H7N9病者死亡率之高,印傭被隔離之前對其他人等(包括醫護人員、診所醫院病人)健康的威脅,不言而喻。現在,印傭過了3關,當局才啟動應對疫症措施,整體情况有值得檢討和改進之處,要堵塞漏洞,例如設法使診所醫生及早發現疫症等,使本港應對疫症的體系更嚴密,減少漏網之魚。


未知源頭和傳播方式

難確定措施是否到位

關於這宗個案,還有一點值得討論,就是印傭在深圳接觸雞而得病,但是未聞深圳有確診H7N9個案,家禽也未見異樣;據專家表示,雞帶有H7N9病毒之後,即使無發病,也有可能傳染給人。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是今年3月以來確診最多H7N9個案的省市,不過,這些省市也沒有大批禽鳥、雞死亡,所以,今次印傭在深圳得病,傳播源頭和傳播方式看來難有頭緒,這樣的話,預防措施較難研判是否已經到位。


例如特區政府雖然提升流感戒備級別至嚴重(三級中的第二級),但是只停止深圳註冊供港活雞場進口家禽,而非停止方圓13公里雞場的家禽來港,就是因為未能確定印傭接觸的雞來自何處。雖然查找源頭有難度,特區政府仍然應該與深圳當局協作,盡量找出帶有病毒的雞的來源,然後正本清源防微杜漸,才有可能堵截H7N9病毒蔓延肆虐。


禽流感疫症再來香港,政府負有最大應對責任,但是各方面都要配合,才有可能控制疫情。特別是市民要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增強個人抵抗力,勤洗手,勿接觸家禽和禽鳥等,外遊時避免到有活家禽的街市和農場,若有懷疑類似H7N9病徵,要盡快求診。只要各方齊心協力預防疫症,在政府領導下由個人做起,就會收到最大效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