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作為人辦的阿叻先生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21日 06:35
2013年11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阿叻先生近日的護主言行,堪稱人辦。他挑釁的說什麼「如果我死咗,香港就冧」云云。如你所見,他繼續以那樣一幅1990年代的寸嘴模樣現身,一味「我至叻」式的淺薄叫囂。筆者彷彿回到中學年代,何等似曾相識,正如他電視台主子的劇集般,20年如一日。


有時候,香港的問題真的不是變得太急太快,倒是恰恰相反,當時代變遷,有些東西卻像從前的一模一樣,所謂老而不死。就像牆上的一個時鐘,它的電池雖然用乾了,時針也停擺了,但它仍然堂而皇之高掛在客廳的正中心,有些人更依然以它來看時間。可想而知,當時間和時鐘一起停滯,看它的人也將一同囚禁在那個已然失去嘀嗒聲的永恆瞬間。


中學之後,已甚少看電視。通常看電視,都是碰巧外出食飯之際,在茶餐廳之類的地方碰見。我真的不明白,例如在周末,為什麼來來去去都是那些毫無內容的飲食旅遊節目;而我更加不明白,例如阿叻先生的好友當主持的那個什麼獎門人節目,一做就18年,弄得我每次食飯都以為自己穿越時空,回到初中。


本來,廣播電視既是公共資源,也是在都市的茫茫人海裏,通過普及廣播,讓互不相識的都市人,可以找到並建立起共同的意識和語言。像舊時家家戶戶一同追看電視劇集的情景般,這除了是娛樂,其實也是共同意識的孵化器。然而,今天的電視內容,卻跟社會發展嚴重脫軌,香港人除了關電視之外,他們也同時失去了跟時代同步的共同語言。


廣播媒體的發展,除了停頓,就是退化。主持人李慧玲的遭遇已經說明了,電台論政節目只會愈來愈保守。相比舊日封咪的鄭大班,李慧玲一點都不算激,正如相較黃毓民,吳志森猶如謙謙君子。但今日呢,吳志森後來也被叮走了,李慧玲看來也時日無多。香港正困在停頓和退化之局。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