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十一長假,官方數據顯示全國多個大城市房價繼續上漲,內地財經媒體針對個別城市的「搶樓」潮,渲染樓價永不下跌的中國式神話,這一幕,經歷過1997年金融風暴的香港人,應該還是歷歷在目。但實情是,大部分城市,樓市仍然一潭死水,最不尋常的,是網上熱炒樓市熾熱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卻找不到一張稍為像樣的新聞圖片,這與以往各大媒體鋪天蓋地發放萬人空巷的搶購照片,確有天壤之別。
另一邊廂,官方的態度亦十分反常,習、李上場後,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沒有說過一句遏抑樓價的言論,原因可能是他們已看到樓價下跌帶來的巨大風險。中央已清算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傳說中有14萬億,表面數字並不驚人,但當中並沒有包括隱藏性債務,即地方政府以土地作為扺押或擔保,透過各種融資渠道大量舉債,如果樓價下跌,地方政府隨時資不抵債。還有另一個原因,大部分地方政府,超過一半的財政收入都是來自賣地收益,樓價跌或土地乏人問津,意味着地方政府即時陷入財政困境。
利用改革麻醉危機意識
中央目前的經濟政策,就是利用人們對改革的期望,麻醉民眾的危機意識,期待只要靠改革引發的「紅利」,10年後經濟就能稱霸世界,這就是中國夢的基礎。但這一刻我們眼前要面對的,是不論在樓市或整體債務上,中國已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超級泡沫。
直至這一刻,很多人仍然對周末召開的三中全會懷着無限憧憬,但如果我們冷靜分析,若真的要認真落實「空前」的改革,勢必顛覆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龐大既得利益集團必定作出反彈,經濟陣痛無可避免。當陣痛與泡沫發生碰撞,後果不言而喻。
作者是資深中國新聞記者
另一邊廂,官方的態度亦十分反常,習、李上場後,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沒有說過一句遏抑樓價的言論,原因可能是他們已看到樓價下跌帶來的巨大風險。中央已清算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傳說中有14萬億,表面數字並不驚人,但當中並沒有包括隱藏性債務,即地方政府以土地作為扺押或擔保,透過各種融資渠道大量舉債,如果樓價下跌,地方政府隨時資不抵債。還有另一個原因,大部分地方政府,超過一半的財政收入都是來自賣地收益,樓價跌或土地乏人問津,意味着地方政府即時陷入財政困境。
利用改革麻醉危機意識
中央目前的經濟政策,就是利用人們對改革的期望,麻醉民眾的危機意識,期待只要靠改革引發的「紅利」,10年後經濟就能稱霸世界,這就是中國夢的基礎。但這一刻我們眼前要面對的,是不論在樓市或整體債務上,中國已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超級泡沫。
直至這一刻,很多人仍然對周末召開的三中全會懷着無限憧憬,但如果我們冷靜分析,若真的要認真落實「空前」的改革,勢必顛覆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龐大既得利益集團必定作出反彈,經濟陣痛無可避免。當陣痛與泡沫發生碰撞,後果不言而喻。
作者是資深中國新聞記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