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剛公布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提出以輸入外勞、引入專才等措施,應付本港勞動市場需求。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周永新接受本報訪問,批評政府的人口政策不對題及不着邊際,傾向探討人力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令人口規劃「重量不重質」;又認為內地新移民在未來30年,將佔人口增長近八成來源,需要培訓新移民兒童、婦女及消除歧視,令他們投入為本港的生力軍。
指人口規劃「重量不重質」
現時本港每日有150名單程證者來港,按統計處方法推算,由2013至2041年的內地新移民新增人口達153萬,佔整體人口近兩成。按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當時17.1萬名居港不足7年者中,13.7萬人屬15歲或以上的勞動人口,當中有工作的人口為6.6萬(勞動參與率為47.8%),主要從事低技術工種,數字較2006年的45.7%上升2.1個百分點;同期本港整體勞動力卻下跌1.1個百分點(詳見表)。
其餘7.1萬名的無業勞動人口,近半屬家庭主婦、近3.6萬人;學生佔三成、約2.1萬人;退休或其他無業者則佔兩成、即約1.5萬人。事實上,過去16年已有78萬名新移民來港。
倡消除歧視助融入
周永新批評,剛出爐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不着邊際」,強調此份並非「經濟增長諮詢文件」,不能因而漠視本港人口質素。他表示,政府提出的外勞或專才對香港難有歸屬感,更有可能增加社會分裂,反而內地新移民在未來30年,將成為本港人口增長近八成來源,加上近年新移民教育水平提高、夫婦年齡差距收窄至10年內,有需要加強培育。
他建議,政府需要加強投放資源,培訓新移民下一代、釋放有關的婦女勞動力,同時消除社會歧視等因素,助他們融入本港成生力軍,但同意雙非不能劃作本港人力估算。
延退休 中下層欠職位配合
至於政府建議延長退休年齡,周永新直言,本港根本無法定退休年限,相信願意繼續長時間工作的多屬中下階層,卻欠缺相關職位配合。他又說,現時社會對人口老化有感「大難臨頭」,但只要能有效提高生產力、教育市民及早儲蓄應付晚年生活及有完善退休保障,亦可改善。
明報記者 錢瑋琪
指人口規劃「重量不重質」
現時本港每日有150名單程證者來港,按統計處方法推算,由2013至2041年的內地新移民新增人口達153萬,佔整體人口近兩成。按2011年人口普查顯示,當時17.1萬名居港不足7年者中,13.7萬人屬15歲或以上的勞動人口,當中有工作的人口為6.6萬(勞動參與率為47.8%),主要從事低技術工種,數字較2006年的45.7%上升2.1個百分點;同期本港整體勞動力卻下跌1.1個百分點(詳見表)。
其餘7.1萬名的無業勞動人口,近半屬家庭主婦、近3.6萬人;學生佔三成、約2.1萬人;退休或其他無業者則佔兩成、即約1.5萬人。事實上,過去16年已有78萬名新移民來港。
倡消除歧視助融入
周永新批評,剛出爐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不着邊際」,強調此份並非「經濟增長諮詢文件」,不能因而漠視本港人口質素。他表示,政府提出的外勞或專才對香港難有歸屬感,更有可能增加社會分裂,反而內地新移民在未來30年,將成為本港人口增長近八成來源,加上近年新移民教育水平提高、夫婦年齡差距收窄至10年內,有需要加強培育。
他建議,政府需要加強投放資源,培訓新移民下一代、釋放有關的婦女勞動力,同時消除社會歧視等因素,助他們融入本港成生力軍,但同意雙非不能劃作本港人力估算。
延退休 中下層欠職位配合
至於政府建議延長退休年齡,周永新直言,本港根本無法定退休年限,相信願意繼續長時間工作的多屬中下階層,卻欠缺相關職位配合。他又說,現時社會對人口老化有感「大難臨頭」,但只要能有效提高生產力、教育市民及早儲蓄應付晚年生活及有完善退休保障,亦可改善。
明報記者 錢瑋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