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大批「雙非」學童跨境來港讀書,有住在鄰近邊境的港人家庭把握託管「商機」,推出包食包住照顧雙非童服務,服務地區由接駁口岸的上水和天水圍,近日更蔓延至大埔。本報發現,有自稱住在大埔的「港媽」索價每月1萬,託管雙非幼園及小學學童,更稱可擔當監護人,提供其大埔村屋地址,令雙非童合法取得區內學位,免受跨境跨區之苦。
近日北區的人招攬託管生意亦趨增加,北區校長恐託管造成的疏忽照顧問題會「爆煲」,將向教育局反映,盼加強監管。
政府消息﹕考慮推新措施
針對雙非童託管服務及學童以託管家庭地址申請小學派位等問題,本報昨向教育局查詢,惟至截稿前未獲回覆。另根據社署現行《幼兒服務條例》,是規管接收超過5名未滿6歲兒童的中心,即託管3至4名雙非童的服務,現時仍然「無王管」。政府消息指出,針對雙非童在港託管申報小學和可能虛報地址等,會考慮推新措施處理,但暫時未有方案。
本報9月曾報道上水區有港人家庭買村屋,辦雙非童寄宿託管,當時立法會議員已關注其安全及質素。本報記者昨在分類廣告網「88DB.com」,進一步發現大埔區也有雙非託管廣告,該家庭稱可為雙非童提供一周5天「託管媽媽」服務,索價每月1萬,包括食宿、湯水及補習費,可供3至4名跨境童入住。若以招滿4名託管童推算,即該家庭每月已可掙4萬元收入,數目可觀。
索價每月1萬 包食宿補習
記者以跨境家長身分致電,自稱「港媽」黃太的人接聽,她自稱在大專任教,丈夫是社工,現居大埔墟700餘呎村屋,跨境家長可按需要為子女選擇獨立房間,或讓兩名託管童共用一房。黃太指日間多數由其家姑和母親照顧託管童,每晚由她親自輔導功課。問是否可使用其住址報學校,黃太說只需簽紙委託她擔任監護人,即可使用其村屋地址,用作轉讀或報讀大埔學校。
另一上水區「廖太」則在區內甚至在學校門外大貼街招,以每月8500至9000元,招兩至三名幼園或小學跨境童提供託管。記者再扮跨境家長身分致電,廖太自稱現居兩層高村屋,由住處步行到鳳溪小學只需3至5分鐘路程。她自稱全職主婦,主要照顧13歲幼子及8歲姨甥,更指現正準備加建村屋拓學童空間。被問可否使用其住址報學校,廖太則表示不可以,因害怕違法。
學界憂助長託管 促加強監管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昨發現校外出現託管街招,他直言此類託管家庭急增,令學界擔憂。陳校長說,跨境童使用監護人住址報學校因不屬違法,更大可能助長此風,不過,長期託管令親子關係疏離,兒童在港的起居、安全亦存疑,坦言不想到出現「第一滴血」、即有託管童被疏忽照顧或受傷,當局才正視。他會與區內校長商討,並向當局反映情况。
資深大律師兼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則指出,若跨境父母簽署有法律效力的授權書,則有關的本港監護人,有責任必須照料託管童,不可疏忽照顧或虐待兒童。
明報記者 周婷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近日北區的人招攬託管生意亦趨增加,北區校長恐託管造成的疏忽照顧問題會「爆煲」,將向教育局反映,盼加強監管。
政府消息﹕考慮推新措施
針對雙非童託管服務及學童以託管家庭地址申請小學派位等問題,本報昨向教育局查詢,惟至截稿前未獲回覆。另根據社署現行《幼兒服務條例》,是規管接收超過5名未滿6歲兒童的中心,即託管3至4名雙非童的服務,現時仍然「無王管」。政府消息指出,針對雙非童在港託管申報小學和可能虛報地址等,會考慮推新措施處理,但暫時未有方案。
本報9月曾報道上水區有港人家庭買村屋,辦雙非童寄宿託管,當時立法會議員已關注其安全及質素。本報記者昨在分類廣告網「88DB.com」,進一步發現大埔區也有雙非託管廣告,該家庭稱可為雙非童提供一周5天「託管媽媽」服務,索價每月1萬,包括食宿、湯水及補習費,可供3至4名跨境童入住。若以招滿4名託管童推算,即該家庭每月已可掙4萬元收入,數目可觀。
索價每月1萬 包食宿補習
記者以跨境家長身分致電,自稱「港媽」黃太的人接聽,她自稱在大專任教,丈夫是社工,現居大埔墟700餘呎村屋,跨境家長可按需要為子女選擇獨立房間,或讓兩名託管童共用一房。黃太指日間多數由其家姑和母親照顧託管童,每晚由她親自輔導功課。問是否可使用其住址報學校,黃太說只需簽紙委託她擔任監護人,即可使用其村屋地址,用作轉讀或報讀大埔學校。
另一上水區「廖太」則在區內甚至在學校門外大貼街招,以每月8500至9000元,招兩至三名幼園或小學跨境童提供託管。記者再扮跨境家長身分致電,廖太自稱現居兩層高村屋,由住處步行到鳳溪小學只需3至5分鐘路程。她自稱全職主婦,主要照顧13歲幼子及8歲姨甥,更指現正準備加建村屋拓學童空間。被問可否使用其住址報學校,廖太則表示不可以,因害怕違法。
學界憂助長託管 促加強監管
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紹鴻昨發現校外出現託管街招,他直言此類託管家庭急增,令學界擔憂。陳校長說,跨境童使用監護人住址報學校因不屬違法,更大可能助長此風,不過,長期託管令親子關係疏離,兒童在港的起居、安全亦存疑,坦言不想到出現「第一滴血」、即有託管童被疏忽照顧或受傷,當局才正視。他會與區內校長商討,並向當局反映情况。
資深大律師兼立法會議員湯家驊則指出,若跨境父母簽署有法律效力的授權書,則有關的本港監護人,有責任必須照料託管童,不可疏忽照顧或虐待兒童。
明報記者 周婷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