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于漸促港府 讓人才自由來港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7日 06:35
2013年10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月底政府首次訂立貧窮線,觸發社會對扶貧政策未來方向的辯論。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圖)認為,政府通過派錢雖可改善貧窮人士的生活質素,卻不足以改變其貧窮人士的身分。若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應從改善下一代成長環境方面有更多着墨。他又認為,本港社會當前最大的挑戰,是人才與教育質素沒有重大進展。


派錢無助脫貧 須改善下一代成長環境

政府近日「破天荒」首訂貧窮線,王于漸在其新書的宣傳活動上指出,過去與本港貧窮戶相關的深入研究不多,政府短時間內設立一條貧窮線,量度方法難免會存在問題。至於是否贊成政府採用「派錢」的福利政策,他說︰「如果可以正確辨識出貧窮戶、社會對這種政策又存在共識,我是贊成的。」不過王于漸認為,派錢雖然有助改善貧窮人士的生活條件,也是最容易見效的方法,卻無助於其擺脫貧窮身分。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還須考慮如何提升貧窮人士的生產力,而政策焦點應從改善下一代成長環境出發。


應建立制度 不應由企業主導

王于漸新書以《香港奇跡已經幻滅?》為題,被問及香港當前最大的挑戰為何,他認為是人才與教育質素過去沒有重大進展,「相比其他地區,香港對教育投資不算多、移民的教育水平不高、人口又老化,令香港人力資本增長太慢」。


他舉例,新加坡過去30多年從中國大量引入高技術的移民,為社會帶來顯著發展;但香港在輸入人才方面卻十分短缺,「引入人才不一定會與本地人搶飯碗,他們也可以創業,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本港現時的優才計劃由企業負責挑選合適僱員,再從海外引入。王認為這種由企業主導的做法,不利於為香港引入更多創業型人才。他指出,本港應建立一套制度,讓具有才幹的人士可自由選擇移民來港。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