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個案中的Yvonne現年45歲,單身,與家人同住。一直以來也想買樓投資,賺取租金,在退休日子亦可自住,但自覺錯過了幾次入市的機會,只好把買樓計劃擱置。Yvonne自覺不善理財,參與了不同保險公司的投資/儲蓄計劃但不常檢視計劃的狀况。Yvonne亦計劃於5年後做半職工作至65歲退休。現在希望詢問理財顧問意見,知道是否有需要調整現有投資/儲蓄計劃的投資組合,以及更清楚自己將來的投資/儲蓄方向。
購買醫保 保障退休生活
Yvonne很想知道自己的投資/儲蓄計劃應該怎樣安排,最終目的是希望能透過有效管理自己的財富從而能應付自己的退休生活。所以她必須要知道退休後會面對什麼開支及需要多少儲備。由於信中沒有提及相關資訊,筆者嘗試客觀地預測一下。香港的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現在女性平均壽命約86歲。假設Yvonne退休後希望保持現時的生活水平,即每月必要開支1.5萬元,不計算通脹因素下20年的退休生活需要準備360萬元的儲備。若每年通脹率平均3%,便需要準備900萬元!所以善用有效的方法對抗通脹及增值財富是非常重要。退休後除了要應付一般生活開支外,醫療的開支亦會隨着年齡而增加。筆者第一個理財建議便是Yvonne需要購買基本的醫療保險,即使可能現在僱主有為僱員提供,但亦值得為自己購買一份個人醫療保,預防離職後因健康狀况而不受保及將來因突如其來的醫療費用而影響退休生活。
Yvonne擁有3個投資/儲蓄計劃,分別來自3間保險公司,投資項目以基金為主,總戶口價值約44萬元,另外強積金戶口約有37萬元,不同貨幣的存款約相等於港元31萬元。這筆財富加上每月可儲蓄的1萬元,便決定她的退休生活質素。筆者計算過,假設Yvonne的存款都留作應急用,如果Yvonne能堅持每月儲蓄1萬元至65歲,這筆儲蓄加上強積金及投資計劃的81萬元,能以平均每年6.25%的回報率增長至65歲,便有足夠的儲蓄應付3%通脹的經濟環境。以上亦都假設了65歲後繼續透過投資計劃為儲備每年增值2%。筆者的第二個理財建議是Yvonne需要把每月可儲蓄的1萬元,以及3個投資計劃共44萬元都預留作退休儲備,盡量不要中途贖回計劃以作其他用途。每年6.25%的回報不是天方夜譚,但亦絕不是銀行存款利息所能提供。
投資組合爭取年回報6.25%
對於不善理財的Yvonne,透過基金作投資其實是不錯的選擇,相比自己買股票的風險細得多。基金的其中一個好處是能夠投資不同類別的資產,例如不同地區的股票及債券,透過同時投資不同的資產,達到互相平衡風險,長線而言便能賺取穩定回報。綜觀Yvonne的投資計劃,問題出於未能有效分散風險,例如全股票的投資組合及全新興地區的投資組合。適當的投資組合應該包括股票,債券和現金。股票可以包含成熟市場例如歐美日和新興市場例如金磚四國、東協地區等。分配的比例便看風險取向和市况。其中兩個計劃分別降低了供款和在金融海嘯後停供。筆者建議Yvonne恢復供款及回復計劃開設時的供款水平,因為這樣才能有效善用平均成本法及降低收費。供款來源可以是每月可儲蓄的1萬元,亦不要再開設其他投資計劃增加管理難度。最後Yvonne可以善用強積金半自由行,選擇回報更好的供應商,早日為退休作好準備。
筆者為證監會、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強制性公積金及地產代理監管局中介人持牌人
姚韋浩
中原理財營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