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鮭,即現今我們常吃的三文魚。原來,據《辭源》、《辭海》和《本草綱目》等記載,「鮭」其實是河豚的別名,其中東漢王充《論衡•言毒》便提到﹕「人食鮭肝而死。」在現代科學分類中,河豚不屬「鮭科」(Salmonidae),而「鮭科」家族裏的「鮭魚」,可以泛指三文魚(Salmon)、鱒魚(Trout)和紅點鮭(Arctic Char)等。
鮭魚 挪威入口質素較穩定
鮭魚(三文魚)品種多,不論太平洋、大西洋、美國、加拿大、北歐、澳紐和日本等地方都可找到牠們的蹤影。我們較常吃的有大西洋鮭,約5公斤重,其中挪威是養殖三文魚較具規模的國家,香港大部分的三文魚都由挪威入口。NOBU日籍壽司主廚遠藤秀樹表示,挪威三文魚質素較穩定,肉質、顏色、脂肪比例最適中;而澳洲塔斯曼尼亞出產的,體型相對較細小,肉偏橙紅,肉質較結實。
野生鮭兒 矜貴鮮甜
至於哪個國家出產的最好味?他說沒有一定標準,因要視乎季節而定。例如每年9月開始,日本人稱作鮭的三文魚都會回游到北海道產卵,這時候的三文魚特別肥美,是捕獲野生三文魚的旺季。
香港人普遍喜愛吃三文魚刺身、壽司,也有火炙、鹽燒等多變做法,但來自北海道的遠藤秀樹則最愛當地Toban Yaki的煮法,「做法類似火鍋,以麵鼓做湯底,加入三文魚串、蔬菜、豆腐等,三文魚吸收湯汁,味道層次比刺身更豐富」。此外,他指當地還有一種非常珍貴的野生鮭兒(Keiji Salmon),即BB三文魚,每條只有約1公斤重,體型比大西洋鮭細一半,而且味道特別鮮甜。他說﹕「這種魚在北海道非常罕見,每片約售1000港元,我只曾在當地吃過兩次。」
輕燙刺身 美國人受落
NOBU的三文魚菜較傳統日本菜式新穎多變,如三文魚新派刺身及三文魚他他等。其中新派三文魚是NOBU的鎮店菜式之一,由創辦人兼主廚松久信幸於90年代所創,因當時美國人仍未接受生吃魚類,松久信幸便想到以燒紅了的油勺輕燙三文魚片表面,令其看似已熟,再淋上微暖的初榨橄欖油、芝麻油、柚子醋及豉油,再放上薑、葱及芝麻,做法有點似中式蒸魚後灒熱油、豉油呢!
紅點鮭 彩虹鱒魚 歐洲菜常客
除了日本菜,歐洲不少菜式都會用鮭魚作為食材。Assaggio意籍總廚Marco Furlan表示,紅點鮭魚(Arctic Char)和同屬鮭科的鱒魚(Trout)兩者很相似,體型相若,約1至2公斤,均比大西洋鮭細小,脂肪較少,牠們會吃小龍蝦等生物,故肉色偏粉橙。紅點鮭魚通常在湖泊或河流水域生活,Marco表示,意大利的Trentino一帶高山的紅點鮭魚屬紅點鮭淡水魚,愛在冷水域的深水湖裏生活,Trentino天氣長期寒冷,最適合牠們生長。
肉色偏粉橙
至於彩虹鱒魚,希戈餐廳法籍主廚Renaud Marin表示,牠們愛在高山水流急湍而水質潔淨的溪流裏生活,因魚身在陽光折射下呈彩虹顏色而得名。因為屬淡水魚,味道比鹹水海鮮多一份清甜。
白鮭魚 豬油原條煎香
白鮭魚(意大利文為Coregone或Laverello),是歐洲一種常見的白肉淡水魚,屬鮭科。Marco表示,最近引入的白鮭魚來自意大利最大湖泊Garda以北的地方,體型細小,煮熟後可原條放到餐碟上。他表示,意大利人煮白鮭魚有很多方法,今次他採用了家鄉Veneto的做法,即以豬油將整條魚煎香,「豬油香有助辟去泥味。其實很多人都先入為主,認為淡水魚一定帶很重的泥味。其實如果魚生活在水質潔淨、有水流和深水區域,加上夠新鮮,只有很少泥味,甚至完全沒有」。
【伸延閱讀﹕慢火煎魚保完整】
除了煙熏外,西廚亦愛將整塊魚柳煎香。可是,若我們在家煎魚,經常會煎得皮破肉爛,賣相跟大廚們製作的實在差萬丈遠。陳夢因在《食經》中分享了有關煎魚的秘訣﹕慢火煎魚,值得大家參考。
「先將魚劏開洗淨,以筲箕盛之,魚身以少許鹽搽勻,醃二、三十分鐘,待魚裏的血腥水和多餘水分流出,用慢火,先煎較乾的一面,煎至魚身焦黃時,魚皮自然就不致緊貼鑊底,反轉煎另一面。如果魚大鑊小,則煎的時候要煎完一部分再煎另一部分,不必以鑊鏟將魚移動,而是將要煎的部分移向火的一邊……煎前魚身要吹至夠爽,這樣就不會煎得『甩皮甩骨』了。」
伸延閱讀﹕《食經•叁•烹小鮮如治大國》
作者﹕陳夢因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nfo
(a)Assaggio Trattoria Italiana
地址﹕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6樓
查詢﹕2877 3999
(b)NOBU InterContinental Hong Kong
地址﹕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8號香港洲際酒店2樓
查詢﹕2313 2323
(c)希戈餐廳
地址﹕尖沙嘴河內道18號凱悅酒店大堂樓層
查詢﹕3721 7733
文﹕梁翠薇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