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區要落民意要聽 梁振英應借鑑「慎思民調」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19日 06:35
2013年08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落區聆聽民意揣摩民情,當然較閉門造車為佳,但若落區招惹政團鬥早霸位入場表態,又或變成「自己友」撐場做秀,根本事與願違。若政府想真正面對群眾,可效法2007年林鄭月娥單槍匹馬親赴皇后碼頭出席群眾集會聽民意;另一可取的方法是,邀請學者採用科學的隨機抽樣方法,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市民出席,杜絕政團動員。過去兩周的落區模式,聽到的只是扭曲了的民意,若沿用現行模式,即使走遍18區,只會招來更多衝突更大矛盾,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


經歷8月11日特首梁振英到天水圍落區諮詢的混亂後,昨日觀塘區諮詢會場內場外都較平靜,只有零星衝突,梁振英亦未再發表惹火言論,然而,這仍非一場合乎公眾期望的地區諮詢。梁振英上任剛逾1年,他曾多次率領官員落區聆聽民意,但安排備受批評。事實上,落區諮詢只是形式,不代表一定能真正了解到民眾所思所想,諮詢場合的具體安排對效果有很大影響。


從過去兩次諮詢會的安排可見,事前不單有大批民眾鬥早排隊領票,昨日更有不少戴口罩的人排隊,似乎怕被人認出。公眾滿腹疑問,排隊者真的是一般市民嗎?排隊者真的有進場嗎?還是這只是排隊黨所為?甚或是政治團體動員的結果,力求把「自己友」保送進場,表達政治訴求,甚至把敵對陣營的人擠走?最終成功發言的,又有多大程度能反映民意?


這樣的諮詢會,官員不會聽到真正的民意,更不可能藉此掌握切實的民情。這類諮詢會似乎已經淪為政團「曬馬」的場合,比併的不是意見的質素優劣,而是誰能以見得光甚或不見得光的方式動員更多人更早到場,最終淪為政治表態大會。官員也如走過場般,浪費了一個下午;場內場外維持治安的警力,同樣付諸東流。這種諮詢會即使再多辦幾場,甚或所有官員走遍18區每個角落,聽到的都只是被扭曲了的民意。


若特首真的想聆聽市民心聲,過去早有成功先例。社會上早有團體公開表示對梁班子施政不滿,梁振英不但不應迴避反對者,更應「深入虎穴」。與其勞動警察把示威者隔開,不如直接邀請相關團體代表會面,直接聽取他們的意見及訴求。這做法絕非天方夜譚,2007年,時任發展局長的林鄭月娥便曾親赴皇后碼頭,與示威者對話。只要政府願意放下身段,相信定能聽到更多清晰、真實的民意。


另一種更有效的做法,是借助學者採取科學的隨機抽樣方法,邀請市民出席諮詢會。2010年開始,香港電台以美國史丹福大學創立的「慎思民調」的理念為藍本,聯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全港隨機抽樣100名香港市民出席辯論會,讓市民可以聽取嘉賓的論點,並向嘉賓即場發問。大會同時分析出席市民在辯論前後的意向變化。


2012年12月梁振英也曾出席,諮詢市民對施政報告意見,當時社會各界反應良好,認為能避免一般諮詢會的弊端,讓官員與「真正的市民」在心平氣和的情况下認真交流。


佔領中環行動也按此邏輯,抽樣邀請市民出席6月初的佔中商討日。


「慎思民調」的理念頗為有效,政府為何不善加利用?如果要分區諮詢,相信學者也有方法在抽籤時作出相關的技術調校(例如只限東九龍區市民參加),即可執行。


總言之,市民有挺梁的也有反梁的,梁振英若想聽取具代表性的民意,便必須實事求是,借鑑「慎思民調」,直面市民,顯示誠意,這樣的諮詢,才有機會掌握民意民情,用以建構社會共識,締造良性循環。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