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市場之廣闊毋庸置疑,但即使是肯拼敢搏的香港人也會遭遇水土不服。香港潮牌始祖包浩斯(0483)於2009年進軍內地,其創辦人、主席兼行政總裁黃銳林近日接受訪問時慷慨分享北上拓荒的寶貴經驗,他指出港商易犯的兩大錯誤,包括以香港團隊管理內地業務,以及只會去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他說,最關鍵是要擺正心態。
擁有TOUGH、Bauhaus、Salad、80/20等多個自家品牌的包浩斯,在2005年上市,2009年進軍內地,最高峰時內地店舖規模超過110間。其後經過一系列重整,縮減至目前約58間。2013財年,包浩斯內地業務錄得10%的同店銷售增長,顯示整合策略見成效。
港人管理 易挑中港矛盾
黃銳林(George)不諱言進軍內地的過程中多有不順,更笑指做過不少蠢事,「最錯的就是用香港人去管理,沒有發展以當地人為骨幹的團隊。現在想來絕對是錯的」;由此引發的問題多不勝數,舉例來說,為防盜竊,包浩斯每日關舖前會檢查員工隨身物品,這在香港並不算新鮮事,但在內地卻驚動了公安,「問題根源是當時是由香港主管來執行,香港人對內地人『check bag』,對內地人來說是很大的侮辱」。
檢查員工袋防盜 驚動公安
改善店舖網絡時也是如此。包浩斯早前開始關閉部分低效門店,黃銳林指如果與業主協調得好,一般來說毋須因提早終止租約而支付補償金,「當時有間舖,業主已願意讓包浩斯走,但過程中負責的香港主管跟業主未溝通好,激怒了對方;這一間舖就讓我賠償了100萬元」。
與業主生摩擦 停租賠百萬
黃銳林認為,本土化策略日談夜談,卻屢成為商家的絆腳石,關鍵是心態上沒擺正。不論香港還是外國零售商,初涉內地時多少都帶着傲氣。若如今還認為自己的貨靚到去到哪裏都有人照單全收,那就大錯特錯。早年登陸香港的美國波鞋品牌Foot Locker,據說來港時就將美式鞋碼分級照搬到香港使用,導致存貨大量堆積,最後弄至撤出香港,「這麼簡單的事,你隨便行入香港一間鞋舖看一看就知。但這麼重要、這麼常識的事,這樣一間大企業都會做錯」。
如今,經過一系列整改後,包浩斯已整裝待發重上征途。黃銳林說目前實際營運已全部落實到當地團隊,並且取得一定成績。近期,他還革新自家品牌Salad,將原本以年輕女孩為目標客的Salad重新定位,風格更為清新、設計更趨多元化,並重點打造手袋產品,吸引到一班OL客,令產品均價和利潤率有所提升。
明報記者 李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