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物科技及健康護理產業在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迅速發展,帶來不少投資機會,近期相關板塊的表現尤其亮麗。據晨星亞洲資料,年初迄今生物科技基金與健康護理基金組別分別錄41.8%及25.4%回報,這一方面與美股整體向好有關,另一方面,利好消息諸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審核新藥提速及併購等,刺激股價上揚。不過,市場人士指出,生物科技股股價短期或有所調整,加上有行業集中性風險,持倉不宜太高。
按晨星亞洲的統計,本港生物科技基金只有一隻,即「富蘭克林生物科技新領域基金」。該基金主要投資於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及研究發展公司,截至6月底持倉最高的3隻股份Gilead Sciences Inc(GILD)、Celgene Corp(CELGZ)、Biogen Idec Inc(BIIB)年內股價分別上漲61.2%、20%及45.1%,對比同期標普500指數升幅為18.6%。截至上周五,年內衡量生物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走高42.6%。
避免集中風險 持倉不逾10%
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黃展威指出,若投資者目前持有生物科技基金,可以考慮獲利減持或進行比重還原。所謂比重還原,假設基金因資本增值導致持倉佔整個投資組合比重由5%升至8%,可重新調回5%。他指出,雖然生物科技行業整體前景光明,但單一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卻未必一定能有所收穫,當中蘊含不少風險。除此之外,在他看來,無論是生物科技基金還是健康護理基金,都要留意行業過分集中的風險,例如當政府推行新法例不利整個行業,投資者很難迴避損失,因而持倉不宜超過10%。
藥股易受單一藥品影響
另一方面,藥企還存在競爭對手風險,即一旦某公司新藥研發成功,必然使同類藥物銷售受影響,可能會出現基金組合中個股股價此消彼長的情况。
事實上,生物科技股投資領域內,存在難以置信的高溢價。例如,從事新型抗癌藥物研發的Clovis Oncology(CLVS)年內股價上漲3.6倍,而該公司常年沒有任何收入。
這反映投資者並不在乎這些生物醫藥公司是否有收入,他們看重的是臨牀試驗中的新藥品是否有足夠廣闊的前景。該公司6月公布,抗癌藥品rucaparib及CO-1686初步測試表明患者耐受性良好,當時摩根大通還預測,CO-1686可能會被FDA指定為突破性藥物。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看好生物科技行業長期前景,他表示,生物科技基金波動性較高、上升空間亦較大,與健康護理基金相比,投資風險更高,原因是健康護理行業多已發展出成品,有穩定的產品及品牌。
在他看來,目前生物科技板塊股價偏高,短期有機會回調,投資者可趁回調時入貨,惟下半年升幅恐遠不及上半年。他稱,「有10%已經很好」。
分析﹕生科板塊 風險大於健康護理
生物科技與健康護理板塊均與大市走向相關性較低,因而料受聯儲局減少買債的影響亦較小。黃展威稱,聯儲局退市短期或對周期性板塊造成衝擊,但退市是以美國經濟向好為條件,故中長期周期性板塊將更勝一籌,建議投資者以一般美國股票基金代替這些行業類基金,依靠專業基金經理根據市况調配投資組合。龐寶林則指出,生物科技基金佔倉不宜超過一成,健康護理基金不宜多於兩成。
明報記者 王小青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