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海札記﹕櫃員機出假幣 何以做金融中心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12日 06:35
2013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本地媒體報道,幾周前,郭先生從上海閔行區一間銀行櫃員機取款3000元人民幣,一直未使用。直到幾天後的中午支付外賣費時,被店方拒收,才發現紙幣有異樣。郭先生下午立刻前往取款銀行交涉,銀行確認3000元中共有23張假幣,也通過監控錄影證明郭先生曾在其櫃員機上取款,但因無法證明假幣就是在櫃員機上取出的,故拒絕負責並將假幣還給了郭先生。鑑於涉及金額較大,郭先生報警。


銀行卸責 損人不利己

銀行的說法看似有道理,但內地央行曾要求,在今年6月30日前,銀行的櫃員機和存取款循環機(CRM機)都要實現人民幣冠字記錄功能,每張鈔票都可根據號碼追溯,但郭先生取款的銀行則稱,「機器設備過舊」,無法記錄號碼。


眾所周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上海的發展目標。可是,作為金融業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銀行業務,業內做好準備了嗎?看來是沒有。央行有規定,但銀行不遵守。該銀行的處理至少有兩處極其不合理:未按要求更新設備;確認假幣但不沒收、不報警。歸根結柢,銀行是在推卸責任,因為對自己沒有直接利益,故而不惜傷害客戶的利益,放任金融系統的風險。


多年前,多取款反被判刑的許霆案哄動一時,到如今郭先生的尷尬遭遇,其實都是中國銀行業長期以來養成壟斷思維的結果:銀行不會犯錯、銀行無需自證清白、銀行的利益不可侵犯。因此,對於自身的問題不檢查、不糾正,遇到風險就向客戶轉嫁,以保證自我利益最大化,並沒有將客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懶於提升將自食其果

短期看,銀行的確毫髮無損,吃虧的不過是郭先生這樣的普通客戶。若從長遠看,金融業的壟斷必將被打破,屆時缺乏服務意識、不願管控風險、懶於自我提升的國內金融服務機搆,拿什麼去爭取海外客戶?若再置金融風險和大環境於不顧,只會更加讓客戶敬而遠之。這樣一來,損失的不僅是自己的業務,更會拖住上海追逐國際金融中心夢想的腳步。


高健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