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目前為止,恒生和匯豐是唯一兩家獲中證監批准RQFII資格的非中資機構,雖然兩者仍未有產品上市,但對於RQFII擴大至海外,兩家公司卻似乎不像中資機構那樣擔心。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對本報記者表示,本港始終是人民幣資金池最大的地區,不擔心被海外衝擊。
恒生匯豐仍未有產品上市
截至6月26日,在共計2700億(人民幣.下同)RQFII總額中,國家外管局已向30家金融機構批出了1049億元,其中,恒生投資管理將發行追蹤恒生A股行業龍頭指數的ETF產品;匯豐仍在申請額度,並計劃將產品主要投資於在內地發行或分銷的固定收益證券。
馮孝忠透露,公司已獲外管局批准額度,新產品正待香港證監會審批。他認為,RQFII向星洲、倫敦開放,並不會對香港造成衝擊,因為離岸人民幣的流通性仍然是香港最好,公司目前也未考慮將來赴倫敦設點,主因跨境成本高。
發行ETF 中資仍具優勢
另外,有中資券商負責人也認為,即使恒生、匯豐等其他海外金融機構加入RQFII隊列,也未必比中資有優勢,「ETF產品競爭很激烈,機構投資者看重指數認可度,以及發行人對ETF的管理水平、對配置中國指數的操作熟練度等,中資未必需要擔心,只是拓至海外市場試點,對香港的影響應予以關注」。
恒生匯豐仍未有產品上市
截至6月26日,在共計2700億(人民幣.下同)RQFII總額中,國家外管局已向30家金融機構批出了1049億元,其中,恒生投資管理將發行追蹤恒生A股行業龍頭指數的ETF產品;匯豐仍在申請額度,並計劃將產品主要投資於在內地發行或分銷的固定收益證券。
馮孝忠透露,公司已獲外管局批准額度,新產品正待香港證監會審批。他認為,RQFII向星洲、倫敦開放,並不會對香港造成衝擊,因為離岸人民幣的流通性仍然是香港最好,公司目前也未考慮將來赴倫敦設點,主因跨境成本高。
發行ETF 中資仍具優勢
另外,有中資券商負責人也認為,即使恒生、匯豐等其他海外金融機構加入RQFII隊列,也未必比中資有優勢,「ETF產品競爭很激烈,機構投資者看重指數認可度,以及發行人對ETF的管理水平、對配置中國指數的操作熟練度等,中資未必需要擔心,只是拓至海外市場試點,對香港的影響應予以關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