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對味精敏感的人,外食時會避免中餐館或茶餐廳,寧可選擇西餐,以為可以避開味精,但筆者一個朋友便有如下親身經歷。他在一間打着意大利菜旗號的西餐裏,告訴侍應不能吃加了味精的食物,侍應爽快地回答本店是不用味精的。朋友接着說,雞粉也不行啊。侍應即時呆了,跑去廚房問大廚。結果你猜朋友在這餐廳吃了什麼?答案是牛油炒意粉!原來廚師無論煮番茄汁、白汁、沙律汁還是醃肉等等,全都加了雞粉。有人會說雞粉又不是味精,不用那麼誇張吧。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雞粉與味精本質上是一樣的,吃過量會令人頭痛、頸部腫脹、心跳加速、眼乾等等。美國更有研究指出味精是神經毒素,孕婦及幼兒要盡量避免。 以現在香港的情况,味精中毒已不再單純是「中國餐館綜合症」——只由中國餐館引起的問題了。
除了餐廳濫用雞粉,很多食物製造商明白不少人對味精(MSG,谷氨酸鈉鹽)有戒心,所以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去隱藏食物中含有味精這個事實。例如加入水解大豆蛋白、增味劑等等,雖然化學成分有不同,但全都是谷氨酸(Glutamic acid)的複合物。谷氨酸天然存在於蛋白質之中,進食時會刺激位於味蕾上的氨基酸受體,令我們感到食品可口有鮮味(Umami)。肉類谷氨酸比蔬菜多很多,習慣了重口味的肉類,便會變得無肉不歡,不愛吃淡味的蔬菜了。現代人多肉少菜已是不智,再加上食品製造商和餐廳在不再新鮮的食物上添加不同的味精,扭曲了我們的口味,令我們開懷地吃這些垃圾食物,真是雪上加霜。
含谷氨酸 人造鮮味
這些垃圾食物包括零食如薯片、罐頭食品等,在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若不是加了味精和各種添加劑,這些垃圾食物怎能比得上新鮮天然的食物呢?長期食用,大家的健康又怎會不受影響?更可惡的是,美國FDA對味精等含谷氨酸物質的標籤執法並不嚴謹。筆者便試過用了一些自稱天然有機、不含味精的雞湯。吃後即時頭痛欲裂,細看標籤才發現成分有一種「天然雞精」,便知道已中伏了。自此筆者在買包裝食物都會很小心,就算味精是避無可避,但也希望能盡量減低每天的攝取量。
管制不嚴 小心「天然」標籤
無論如何,味精是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它只能改變食物的味道,引起人的食慾。對於筆者來說,料理者不花心思去研究菜式的味道,不去選擇新鮮的食材,只是不斷加入味精、雞粉來掩飾食物的不足,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港人工作時間長,外食變成指定動作。但要吃一餐沒有味精的飯,竟然是如此艱難。難道我們真的要等到有一天,本地食肆也像內地的黑心食肆般,在食物中加入一些什麼「一滴香」或工業用添加劑、用地溝油,我們才去重視食物安全的問題?
長期食用味精
你有以下病徵嗎?
●心跳加速
●無故焦慮,抑鬱
●手腳無力
●頭痛
●集中力下降
●頸部(甲狀腺)腫脹
●倦意
●呼吸困難
●經常性呼吸道感染
●液體狀鼻水
●肥胖,尤其肚腩
除了餐廳濫用雞粉,很多食物製造商明白不少人對味精(MSG,谷氨酸鈉鹽)有戒心,所以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去隱藏食物中含有味精這個事實。例如加入水解大豆蛋白、增味劑等等,雖然化學成分有不同,但全都是谷氨酸(Glutamic acid)的複合物。谷氨酸天然存在於蛋白質之中,進食時會刺激位於味蕾上的氨基酸受體,令我們感到食品可口有鮮味(Umami)。肉類谷氨酸比蔬菜多很多,習慣了重口味的肉類,便會變得無肉不歡,不愛吃淡味的蔬菜了。現代人多肉少菜已是不智,再加上食品製造商和餐廳在不再新鮮的食物上添加不同的味精,扭曲了我們的口味,令我們開懷地吃這些垃圾食物,真是雪上加霜。
含谷氨酸 人造鮮味
這些垃圾食物包括零食如薯片、罐頭食品等,在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時,有沒有想過若不是加了味精和各種添加劑,這些垃圾食物怎能比得上新鮮天然的食物呢?長期食用,大家的健康又怎會不受影響?更可惡的是,美國FDA對味精等含谷氨酸物質的標籤執法並不嚴謹。筆者便試過用了一些自稱天然有機、不含味精的雞湯。吃後即時頭痛欲裂,細看標籤才發現成分有一種「天然雞精」,便知道已中伏了。自此筆者在買包裝食物都會很小心,就算味精是避無可避,但也希望能盡量減低每天的攝取量。
管制不嚴 小心「天然」標籤
無論如何,味精是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它只能改變食物的味道,引起人的食慾。對於筆者來說,料理者不花心思去研究菜式的味道,不去選擇新鮮的食材,只是不斷加入味精、雞粉來掩飾食物的不足,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港人工作時間長,外食變成指定動作。但要吃一餐沒有味精的飯,竟然是如此艱難。難道我們真的要等到有一天,本地食肆也像內地的黑心食肆般,在食物中加入一些什麼「一滴香」或工業用添加劑、用地溝油,我們才去重視食物安全的問題?
長期食用味精
你有以下病徵嗎?
●心跳加速
●無故焦慮,抑鬱
●手腳無力
●頭痛
●集中力下降
●頸部(甲狀腺)腫脹
●倦意
●呼吸困難
●經常性呼吸道感染
●液體狀鼻水
●肥胖,尤其肚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