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植入記憶再不是科幻故事情節,美國科研人員通過老鼠實驗證實,他們可以通過操控承載記憶的神經元,修改老鼠的記憶,使之以為擁有現實中並無經歷過的虛假記憶。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研究小組發表於《科學》雜誌的報告稱,他們利用「光遺傳學」(optogenetics),即用光線控制神經元活動的技術,人為改變了老鼠的記憶。研究人員在一組老鼠的腦部植入光纖,置於一個安全環境裏(A盒),然後用一種對光線敏感的蛋白質「光敏感通道」(channelrhodopsin),稍為改變老鼠腦部擁有此環境記憶的細胞基因。
「光遺傳學」改變記憶
翌日,這批老鼠被放進環境迥異的B盒。科學家利用光脈衝刺激牠們擁有A盒記憶的細胞,同時輕微電擊牠們的腳,讓牠們錯誤以為是在A盒內受電擊。第三日,老鼠被放回A盒,流露驚懼反應,說明牠們混淆了真假記憶。研究人員相信,虛假記憶引起老鼠的扁桃體等大腦其他部分的恐懼反應。
可用於減低冤獄
領導研究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利根川進說﹕「記憶無論真假,大腦重拾記憶的神經機制是一樣的。我們的實驗提供了首個在記憶痕迹層面上查探虛實記憶的動物模式。」研究報告其中一名作者劉旭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們的研究從實驗上證明了人為改造記憶的可能性。」
研究小組表示,這次實驗加深了他們對控制記憶的細胞行為和電路的認識。在實際應用層面,這一研究有助闡明人類錯誤和虛假記憶的機理,協助研究治療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的方法,還能減低證人受刺激後作證供不準確而造成冤獄的機會。
研究尚屬初步,人類的生活遠比老鼠複雜,這種修改記憶法對人的效用有多大,仍待更多實驗驗證。利根川進的團隊無意用此方法操控人類記憶﹕「從道德層面來說,人不應該圖謀那樣做。」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研究小組發表於《科學》雜誌的報告稱,他們利用「光遺傳學」(optogenetics),即用光線控制神經元活動的技術,人為改變了老鼠的記憶。研究人員在一組老鼠的腦部植入光纖,置於一個安全環境裏(A盒),然後用一種對光線敏感的蛋白質「光敏感通道」(channelrhodopsin),稍為改變老鼠腦部擁有此環境記憶的細胞基因。
「光遺傳學」改變記憶
翌日,這批老鼠被放進環境迥異的B盒。科學家利用光脈衝刺激牠們擁有A盒記憶的細胞,同時輕微電擊牠們的腳,讓牠們錯誤以為是在A盒內受電擊。第三日,老鼠被放回A盒,流露驚懼反應,說明牠們混淆了真假記憶。研究人員相信,虛假記憶引起老鼠的扁桃體等大腦其他部分的恐懼反應。
可用於減低冤獄
領導研究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利根川進說﹕「記憶無論真假,大腦重拾記憶的神經機制是一樣的。我們的實驗提供了首個在記憶痕迹層面上查探虛實記憶的動物模式。」研究報告其中一名作者劉旭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們的研究從實驗上證明了人為改造記憶的可能性。」
研究小組表示,這次實驗加深了他們對控制記憶的細胞行為和電路的認識。在實際應用層面,這一研究有助闡明人類錯誤和虛假記憶的機理,協助研究治療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的方法,還能減低證人受刺激後作證供不準確而造成冤獄的機會。
研究尚屬初步,人類的生活遠比老鼠複雜,這種修改記憶法對人的效用有多大,仍待更多實驗驗證。利根川進的團隊無意用此方法操控人類記憶﹕「從道德層面來說,人不應該圖謀那樣做。」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