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球股市回暖,但中港股市未見受惠:恒指及國指上周變動不大,上證指數更跌2.3%,再度失守2000點。上周五亞太區之弱勢來得頗意外,A股、日股及台股齊急挫,原因不明。港股硬淨有餘,卻應升不升,淡友自然更為積極,周五沽空比率高達15.1%。當前估值低殘,做淡空間有限,但全球做淡中資股,投資者預期情况快將惡化而出現恐慌。
中國「鬼城」愈來愈多,由最著名的鄂爾多斯、營口、常州,再到近日新增的東營、鹽城等,似乎二線或以下的地區多數有問題。彭博上周報道,7、8月是中國企業償債高峰期,每月均有約1100億美元要償還,同時內地評級機構正大規模下調評級,據國泰君安估計,6月份有38個發債體評級遭下調,是2005年有統計以來最多。
融資規模增大 政府已難控全局
1997年至今,中國未出現過債市違約,期間曾有亞洲金融風暴、SARS、2004年宏調、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尾至2012年中的真正錢荒等,全國所有發債企業竟然都安然渡過?若說官方沒有背後支持,實令人難以置信。但是,這幾年融資規模和槓桿程度升高,官方早就失去了掌控全局的能力,於是尚德、LDK塞維等便相繼倒下。一旦出現債務違約,以當前全球齊做淡中資股的氛圍,恐怕只會雪上加霜。
每升1厘 銀行多賺2500億
人行上周五突然取消貸款利率下限,但別說下限,現時根本就不大可能以基準的6厘取得銀行貸款,故這改變意義不大,暫時可以不理。重點反而是允許票據貼現利率由金融機構自行決定。民企、中小企有望付高息取得融資,銀行在衡量風險後亦可獲更大回報。以6月底止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餘額高達25.1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7.2%來看,這方面的淨息差擴闊助益巨大,每多1厘,便是2519億元利潤了,在流動性偏緊之下,只要存款利率仍有限制,這對內銀股就利大於弊。
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早前預計,今年底有機會推出存款保險制,存款利率限制便具備取消的基礎,明年應可看到全面利率市場化。此舉的意義,在於銀行理論上能全面自主經營,在風險回報之間取得平衡,貸款以項目效率回報為本,理論上有助消除國企壟斷金融資源的弊端,盤活民企、中小企,讓經濟重拾動力。
計劃經濟 產能過剩黑手
但除了金融改革外,中國要真正轉型,必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走向更為真正的市場化,不要再提什麼五年計劃。現時的呆壞帳問題,最危險的並非地方政府,因為地方總可找上級負責——縣還不起找市,市不行找省,省不行便找中央,總會有人埋單。
十五、十一五提倡發展各行各業,假設某君順應國策投資500元辦項目,地方政府補貼500元,中央政策銀行自然配合,再提供1000、2000元融資。全國各地都「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開展建設,然後發現供應過剩。項目都不行了,誰來負責?債務重組時涉及多個利益團體,吵完大家都倒閉了。再者,救又看不到希望,不救,呆壞帳就遮掩不了。中央一天計劃太多,投資一天就不太市場化,經濟始終會繼續大起大落,難言真正改革。
江宗仁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