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走勢「chok」過過山車。先是美國強勁就業數據,令聯儲局開始停止放水可能性再升溫,將港股狠狠擊落;但其後中國進出口數據罕有「雙降」,觸發市場憧憬中央政府出手救經濟,帶動港股收復失地。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發表充滿「鴿派」色彩言論,亦為退市預期降溫,帶動港股更上層樓。
如此反覆市况,聯儲局及中央政府動向足以觸動投資者的神經。到底伯南克這番言論是純粹「出口術」?還是反映聯儲局貨幣政策已經微調?中央政府又將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底線定在哪一個水平?鑑於中國今天將會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數字,一旦放緩,甚至跌穿大家認為的「底線」水平,中央政府又有什麼板斧扭轉乾坤?今期「股市攻略」就特意找來5名專家,為大家指點迷津。
星展財資市場部執行董事王良享認為,伯南克上周言論「出口術」居多。他指出,聯儲局的退市立場根本沒變。事實上,為了防止資產泡沫繼續膨脹,聯儲局的確需要糾正市場對當局無限期、無限量買債的錯覺。今次只不過是由於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抽升速度太快,伯南克才被迫出手調控市場預期。
伯老「轉軚」 不代表退市有變
瑞信私人銀行亞太區研究部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范卓雲的看法,與王良享基本上一致。她指出,伯南克的口風轉趨「鴿派」,並不代表聯儲局的退市政策有變,當局9月便開始減少買債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至於為何伯南克會突然向市場發放較溫和的信息,她認為,這是因為市場對伯南克早前公布縮減買債規模時間表的反應遠超當局的預期。
范卓雲解釋,一旦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穿2.5厘水平,就會對美國樓市的復蘇構成潛在威脅,故聯儲局很難對此坐視不理。隨着伯南克的口風轉趨「鴿派」,聯儲局應該可以將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壓低至2.5厘以下。她補充,伯南克這番言論,同時確立聯儲局的退市步伐將會是審慎而緩慢,亦有助紓緩市場對當局退市過急的憂慮。
美銀美林:內地新領導層重視「穩增長」
至於中國方面,美銀美林中國首席經濟師陸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底線應該定在7.5%水平,總理李克強近期發表的「底線論」,已經反映由他領導的新團隊,對「穩增長」的重視程度。畢竟李克強還是需要時間及空間,去推進他的經濟改革計劃,故一旦中國經濟增長率失守上述水平,中央政府很大可能會採取行動。
關於中央政府有什麼板斧,陸挺指出,應該會是「寬財政,緊貨幣」的政策微調。中央政府可能加強對基建及保障房的投資力度,此外,或推出稅務優惠以及補貼政策,鼓勵工廠更新設備。范卓雲解釋,由於中央政府有意調控金融體系的風險,收緊對理財產品以至其背後的影子銀行的監控,故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性的確不大。
麥格理:單靠「寬財政」 難扭經濟放緩
不過,麥格理經濟師邵辰對中央政治局成功「穩增長」的看法就不是那麼樂觀,認為上述政策微調的效用成疑,除非人民銀行大幅放寬貨幣政策,否則單靠「寬財政」很難扭轉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勢頭。但如果大幅放寬貨幣政策,則與中央政府實施經濟改革的意願背道而馳。因此,他認為中央政府為長遠經濟增長前景,很大可能放棄7.5%的短期經濟增長目標。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亦指出,分析中國經濟,純粹看數字意義已經不大。因為中國流動性「不患寡,只患不均」,金融體系呈現「信貸堰塞湖」的現象,資金無法用得其所,導致資源浪費。因此,他認為展開經濟改革是唯一出路,只有汰弱留強、清除瘀血,中國經濟才能夠重拾活力,而改革成敗,則足以左右中國長遠經濟增長前景。
明報記者 崔競文、劉思明
如此反覆市况,聯儲局及中央政府動向足以觸動投資者的神經。到底伯南克這番言論是純粹「出口術」?還是反映聯儲局貨幣政策已經微調?中央政府又將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底線定在哪一個水平?鑑於中國今天將會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數字,一旦放緩,甚至跌穿大家認為的「底線」水平,中央政府又有什麼板斧扭轉乾坤?今期「股市攻略」就特意找來5名專家,為大家指點迷津。
星展財資市場部執行董事王良享認為,伯南克上周言論「出口術」居多。他指出,聯儲局的退市立場根本沒變。事實上,為了防止資產泡沫繼續膨脹,聯儲局的確需要糾正市場對當局無限期、無限量買債的錯覺。今次只不過是由於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抽升速度太快,伯南克才被迫出手調控市場預期。
伯老「轉軚」 不代表退市有變
瑞信私人銀行亞太區研究部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范卓雲的看法,與王良享基本上一致。她指出,伯南克的口風轉趨「鴿派」,並不代表聯儲局的退市政策有變,當局9月便開始減少買債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至於為何伯南克會突然向市場發放較溫和的信息,她認為,這是因為市場對伯南克早前公布縮減買債規模時間表的反應遠超當局的預期。
范卓雲解釋,一旦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穿2.5厘水平,就會對美國樓市的復蘇構成潛在威脅,故聯儲局很難對此坐視不理。隨着伯南克的口風轉趨「鴿派」,聯儲局應該可以將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壓低至2.5厘以下。她補充,伯南克這番言論,同時確立聯儲局的退市步伐將會是審慎而緩慢,亦有助紓緩市場對當局退市過急的憂慮。
美銀美林:內地新領導層重視「穩增長」
至於中國方面,美銀美林中國首席經濟師陸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底線應該定在7.5%水平,總理李克強近期發表的「底線論」,已經反映由他領導的新團隊,對「穩增長」的重視程度。畢竟李克強還是需要時間及空間,去推進他的經濟改革計劃,故一旦中國經濟增長率失守上述水平,中央政府很大可能會採取行動。
關於中央政府有什麼板斧,陸挺指出,應該會是「寬財政,緊貨幣」的政策微調。中央政府可能加強對基建及保障房的投資力度,此外,或推出稅務優惠以及補貼政策,鼓勵工廠更新設備。范卓雲解釋,由於中央政府有意調控金融體系的風險,收緊對理財產品以至其背後的影子銀行的監控,故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性的確不大。
麥格理:單靠「寬財政」 難扭經濟放緩
不過,麥格理經濟師邵辰對中央政治局成功「穩增長」的看法就不是那麼樂觀,認為上述政策微調的效用成疑,除非人民銀行大幅放寬貨幣政策,否則單靠「寬財政」很難扭轉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勢頭。但如果大幅放寬貨幣政策,則與中央政府實施經濟改革的意願背道而馳。因此,他認為中央政府為長遠經濟增長前景,很大可能放棄7.5%的短期經濟增長目標。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亦指出,分析中國經濟,純粹看數字意義已經不大。因為中國流動性「不患寡,只患不均」,金融體系呈現「信貸堰塞湖」的現象,資金無法用得其所,導致資源浪費。因此,他認為展開經濟改革是唯一出路,只有汰弱留強、清除瘀血,中國經濟才能夠重拾活力,而改革成敗,則足以左右中國長遠經濟增長前景。
明報記者 崔競文、劉思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