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穿梭官民之間 難免兩頭受疑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4日 06:35
2013年06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周鴻陵表示,要在憤怒的民眾和強大的政府之間做調解並不容易。在政府看來,拿着攝錄機在群情洶湧的群體事件中穿梭的就是「挑事」的人,基層公務人員曾經搶他的攝錄機,他的北京總部也被警方搜查和沒收過資料,基層政府在村民中造謠詆譭他也屢見不鮮。而在百姓看來,請來的俠客竟然與政府人員吃飯,也難免懷疑他被收買。


周鴻陵憶述,2007年在吉林省的一次調解最為驚險。當年9月下旬,正值中共十七大召開前的敏感時期,吉林市經濟開發區未與農民達成徵地協議便動工,遭遇強烈反抗。村民維權領袖找周鴻陵協助,在他的張羅下,雙方達成十七大期間的「休戰協定」:政府不抓人,村民不鬧事。


但協定達成不久,急躁的村民在區政府門前挖了條大溝,局勢瞬即升級。11月4日,十七大閉幕後還不到一個月,上千名武警、特警和拆遷人員開着大型推土機,擺出不惜一切開工的姿態,村民也不示弱,兩三千人手持棍棒、頭戴安全帽,摩拳擦掌。


說服信訪局撤隊避免流血

之前一晚才到當地的周鴻陵,馬上找區信訪局領導質問:「你想製造流血衝突嗎?如果出現擦槍走火,事後第一個就處理你們基層官員。」他呼籲,由他來安撫村民情緒,但政府必須撤走大隊。


信訪局領導請示一番後,達成協議。周鴻陵在當地的大禮堂向村民演講,在維權領袖協助下,呼籲村民放下武器,進行談判。兩天後,他和政府簽訂書面協議,政府承諾克制並用法律途徑解決事件。再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取證和磋商後,局面終得到控制,村民與政府也走上了談判桌。


周鴻陵表示,群體事件中,政府通常用哄騙方式對待被徵地村民的訴求,而村民缺少法律知識,常認為自己佔盡道德高地,用任何暴力手段都是合理的,他正是要改變這種狀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