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6月上旬在美國加州的安納伯格莊園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這次既非國事訪問又不是工作訪問的短暫兩天行程,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的第一次。這次會面事先沒有風聲,因為普遍預期中美兩國元首9月在俄羅斯參加G20峰會時碰頭,下月的加州會晤來得突然,一般認為,中美之間沒有等到9月而提早到6月會面,是因為有具體議程須迅速商討,於是就近在習近平訪問拉丁美洲3國後,在回國途中到加州短暫停留。
類似這次中美兩國領導人短暫會面,在兩國交往歷史上前所未有,從中國領導人訪問美國而言,主要是以隆重的國事訪問為主,在禮儀上「做足全套」,包括21響禮炮和檢閱儀仗隊、白宮國宴等。國事訪問由於涉及部門眾多,况且必須有一定成果,在安排上相對繁重,短暫會面顯然是排除繁文褥節,事務性而非禮儀性為主,談了就走,不必搞一大套禮賓儀式。中國與美國這次雖然頭一回舉行短暫會面,但與其他國家則非如此,鑑古而知今,有參考價值。
1969年3月,中蘇兩軍在珍寶島爆發激烈衝突,出動到坦克大炮;同年6月,蘇軍入侵新疆突襲中國軍隊,打死打傷多人,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劍拔弩張,情勢危急。9月,中國應蘇聯要求,在北京機場舉行會議,總理周恩來與蘇聯部長議會主席柯西金會談。當時是柯西金外訪後回莫斯科途中在北京機場短暫停留,雙方在機場貴賓室談了3小時40分鐘,從中蘇爭論到軍事衝突都談及,一個月後,凍結多時的中蘇邊界談判恢復,一度緊張的兩國關係呈現一絲曙光。
69年中蘇京機場會晤
為重開邊界談判奠基
這次中美加州峰會,當然不是像40多年前中蘇北京機場會晤那樣在臨戰氣氛下舉行,然而來得如此急促,兩人討論的內容,不可能是空泛的「中美友好」,必須言之有物,否則一切可待在俄羅斯再談也不遲。從目前中美之間的共同話題,不出以下3個議程﹕
一是朝鮮危機的解救之道,金正恩上台後朝鮮外交及軍事都呈現與金正日不同的態勢,中美作為東北亞兩大參與者,溝通是必須的;其二是東海及南海的主權糾紛,東海釣魚島以及南海爭執,中國是當事人,美國則對日本及菲律賓有着無可取代的影響力,况且南海糾紛是在奧巴馬首任任期由美國挑起,從而引伸出所謂美國「重回亞洲」戰略調整,中國的態度柔中帶剛,兩國若無緩衝,衝突難以避免;第三是經濟因素,美國會否退巿,中國經濟走向如何,上周一度引起環球大跌巿,中美是當下兩個實力最強的經濟大國,不可能不談。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三,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華盛頓戰略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講話,可以作為參考。董建華是香港前特首,退出香港政治舞台後,在中美關係上被視為兩國間拉線人。事實上,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董建華,對美國政界了解之深,在北京高層堪稱第一人。他在中美宣布習奧會的時候身在美國,在戰略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講話內容中,可見中美現在關係的重點。他指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可以携手應對一系列全球挑戰,以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又說兩國可以圍繞能源、環保、反恐及防核擴散展開合作。董建華的講話其來有自,他到訪美國,應視作為了習近平訪美打頭站,向美方介紹這位新任中共最高領導人對中美關係的看法。
事實上,中美關係近10年都是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就像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所說的那樣,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中美之間在人權、貿易,甚至區域安全都有不同意見,好些範疇更有明顯分歧,但由於中美之間都是大國,動作幅度不能太大,正由於這一「局限」,反而建構了相對穩定的關係模式。
董建華美京講話
會談重點見端倪
加州會晤的非國事訪問模式是一項指標,如今中美關係已然跳出國事訪問的形式層次,有事要談迅速安排,姑勿論這次會談出一個怎樣的結果,但有得談總勝於各自悶在一邊,對話溝通是當今世界大潮,這一務實的雙邊關係模式,於建交已有34年的中美來說,兩國關係已然蛻變為成熟的國與國關係。從70年代初基辛格的假裝肚痛密訪北京,到如今的不拘形式會晤,從共同抗蘇到多元結構,中美關係的變化,不可謂不巨大。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類似這次中美兩國領導人短暫會面,在兩國交往歷史上前所未有,從中國領導人訪問美國而言,主要是以隆重的國事訪問為主,在禮儀上「做足全套」,包括21響禮炮和檢閱儀仗隊、白宮國宴等。國事訪問由於涉及部門眾多,况且必須有一定成果,在安排上相對繁重,短暫會面顯然是排除繁文褥節,事務性而非禮儀性為主,談了就走,不必搞一大套禮賓儀式。中國與美國這次雖然頭一回舉行短暫會面,但與其他國家則非如此,鑑古而知今,有參考價值。
1969年3月,中蘇兩軍在珍寶島爆發激烈衝突,出動到坦克大炮;同年6月,蘇軍入侵新疆突襲中國軍隊,打死打傷多人,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劍拔弩張,情勢危急。9月,中國應蘇聯要求,在北京機場舉行會議,總理周恩來與蘇聯部長議會主席柯西金會談。當時是柯西金外訪後回莫斯科途中在北京機場短暫停留,雙方在機場貴賓室談了3小時40分鐘,從中蘇爭論到軍事衝突都談及,一個月後,凍結多時的中蘇邊界談判恢復,一度緊張的兩國關係呈現一絲曙光。
69年中蘇京機場會晤
為重開邊界談判奠基
這次中美加州峰會,當然不是像40多年前中蘇北京機場會晤那樣在臨戰氣氛下舉行,然而來得如此急促,兩人討論的內容,不可能是空泛的「中美友好」,必須言之有物,否則一切可待在俄羅斯再談也不遲。從目前中美之間的共同話題,不出以下3個議程﹕
一是朝鮮危機的解救之道,金正恩上台後朝鮮外交及軍事都呈現與金正日不同的態勢,中美作為東北亞兩大參與者,溝通是必須的;其二是東海及南海的主權糾紛,東海釣魚島以及南海爭執,中國是當事人,美國則對日本及菲律賓有着無可取代的影響力,况且南海糾紛是在奧巴馬首任任期由美國挑起,從而引伸出所謂美國「重回亞洲」戰略調整,中國的態度柔中帶剛,兩國若無緩衝,衝突難以避免;第三是經濟因素,美國會否退巿,中國經濟走向如何,上周一度引起環球大跌巿,中美是當下兩個實力最強的經濟大國,不可能不談。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三,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華盛頓戰略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講話,可以作為參考。董建華是香港前特首,退出香港政治舞台後,在中美關係上被視為兩國間拉線人。事實上,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董建華,對美國政界了解之深,在北京高層堪稱第一人。他在中美宣布習奧會的時候身在美國,在戰略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講話內容中,可見中美現在關係的重點。他指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可以携手應對一系列全球挑戰,以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又說兩國可以圍繞能源、環保、反恐及防核擴散展開合作。董建華的講話其來有自,他到訪美國,應視作為了習近平訪美打頭站,向美方介紹這位新任中共最高領導人對中美關係的看法。
事實上,中美關係近10年都是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就像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所說的那樣,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中美之間在人權、貿易,甚至區域安全都有不同意見,好些範疇更有明顯分歧,但由於中美之間都是大國,動作幅度不能太大,正由於這一「局限」,反而建構了相對穩定的關係模式。
董建華美京講話
會談重點見端倪
加州會晤的非國事訪問模式是一項指標,如今中美關係已然跳出國事訪問的形式層次,有事要談迅速安排,姑勿論這次會談出一個怎樣的結果,但有得談總勝於各自悶在一邊,對話溝通是當今世界大潮,這一務實的雙邊關係模式,於建交已有34年的中美來說,兩國關係已然蛻變為成熟的國與國關係。從70年代初基辛格的假裝肚痛密訪北京,到如今的不拘形式會晤,從共同抗蘇到多元結構,中美關係的變化,不可謂不巨大。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