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育兒百科﹕產後即餵哺 毋須待上奶(0-4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5日 06:35
2013年05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即將為人母,打算以母乳餵哺,請問初餵哺時,如何知道不夠奶?是不是一定要預備奶粉作補奶;若我發燒,或要食藥打針的話,可以繼續餵哺嗎?

產後頭兩天,媽媽的乳房不能夠馬上谷起來,反而感覺好像空空的,這令不少媽媽產生疑慮。以往一般誤解要上了奶才能開始餵哺。其實,早期的餵哺,母親保持正確的母乳餵哺姿勢和頻密餵哺才是重點,這不但能給予新生孩子心理上的吸吮需要和安全感,也可刺激乳腺組織加快生產乳汁和疏通導向。


寶寶食量少 毋憂初乳少

及早開始給寶寶吸吮,即使他吸的是極小量,但對初生寶寶來說已經足夠。因為嬰兒出生前,在媽媽肚中已儲備了能量,而且一般剛出生的寶寶,胃部容量僅如乒乓球般大小,而他也是剛學習吸吮,雖然初乳分量不多,可能少至5至30毫升以內,但成分含多種免疫球蛋白、酵素、抗體等,已足夠孩子需要。當母乳分泌開始增加,這些頻密吸吮有助確保良好的乳汁供應、暢通,亦減少出現嚴重的乳脹痛,或嬰兒難於吸吮等問題。


媽媽必須明白,母乳製造過程是應孩子需求而來,剛開始初乳不多,媽媽不用擔心寶寶會因此捱餓,因為他的食量同樣很少,漸漸地,他會因肚餓而哭鬧,這是正常現象。此時餵哺次數可能需要再頻密一點,輪流用不同乳房餵哺寶寶,同時用手按摩刺激另一邊乳房,有助加快提升母乳供應量,只要堅持,和寶寶建立餵哺作息默契,情况便會明顯改善。


大多數媽媽在生產後的50小時左右便能上奶,大約是出生後的第3天,所以媽媽應謹記嬰兒出生後便要盡快嘗試餵哺,一來直接吸吮反射刺激最強,二則母親和寶寶仍在醫院,能得到照顧和適當指導。頭兩天要耐心學習,增加日後成功餵哺的機會。如果寶寶真的需要補充,專業醫護也能告知母親需要用哪些改正,然後給予適合的補充飼料。媽媽只要不放棄,奶量自然能慢慢提升,最終一定能享受孩子在懷裏吃飽酣睡的滿足感。


求醫時言明 服藥仍可餵哺

這裏必須提醒一點,所有初生孩子在出生首數天都會出現俗稱「收水」的情况,他們的體重會減輕,幅度人人不同,若跌得太多,就應該請教醫護人員。


當嬰兒或母親生病了,媽媽亦可繼續以母乳餵養孩子,因為乳汁中也附有孩子需要的特定抗體。若需用藥,切記向醫生言明自己正在餵哺階段,不過,目前大多數藥物都可兼容母乳餵養,若仍有疑問,可致電衛生署母乳餵哺熱線2961 8868查詢。


資料提供﹕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顧問護師(母乳餵哺)林志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