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蘇貞昌與尼克遜誰壞?安倍晉三與列根孰惡?
這樣的比較今天看來匪夷所思,尼克遜以1972年訪華「破冰之旅」而讓中國領導人銘刻在心——不過是當年的毛澤東抑或其後的第二至第五代領導人,即便尼克遜因「水門醜聞」黯然下台,毛依舊把尼克遜請到北京待之以總統之禮,使尼氏受寵若驚;列根則以「任期內對華最友好美國總統」而被中國永遠感念在心。相比之下,蘇貞昌是大陸眼中十惡不赦的台獨死硬分子,就在不久前,島內多家新聞電視台實况直播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總決賽,兩岸歌手同台爭霸氣氛熱烈,蘇貞昌竟稱這是大陸滲透台灣「入島、入戶、入腦,唱衰台灣,大家一定要警惕」。可知對大陸的仇視與防範已達畸形變態程度。安倍晉三更不用說——一個連訪問蒙古都在編織對華包圍圈的極右政客!
可是,今天的人們可否忘記:同一個尼克遜正是毛澤東當年視同寇仇的死敵,1972年毛澤東發表「五二○聲明」點名痛駡「尼克遜政權」,那時的尼克遜是毛澤東眼中「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的總頭目,必欲除之而後快。列根則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宣稱「一旦當選就與紅色中國斷交」而讓中國第一代領導不安於位。相比之下,安倍晉三則曾是中國第四代領導人最友好的外國領導人之一,7年前,安倍首度當選日本首相,就在中國領導層對這位以保守頑固示人的陌生人將承襲前任小泉極右路線心存暗憂時,安倍卻首先訪問中國而非美國,展開其任內與中國的甜蜜期。
毛澤東用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乒乓外交——反轉了尼克遜,讓他來到自己的御座請安並由反華轉向親華,從根本上改善了中國的戰略環境,時距「五二○聲明」發表僅1年多。所以有此,關鍵在於毛澤東對壞人或曰惡人的辯證法,看到惡人亦非不可改造,腐朽亦可化為神奇。
領導人有所作為 取決於「改變」
本月也有3個類似機會:大陸雅安地震,蘇貞昌21日在個人臉書替災民祈福;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也發出「人道關懷」的信息,呼籲台灣社會發揮愛心,協助大陸災後重建。本月上旬,高村正彥要以安倍特使或「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身分訪華,因中方冷落取消;日本國土交通相、公明黨前黨首太田昭宏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原定於下周的訪華計劃「最終未能協調妥當,已決定取消」。
共同社遺憾表示,太田若能成行,將是第二屆安倍政府首位訪華的閣僚,或有望打破中日僵局。
中國連續冷落兩位惡人延續了近期一以貫之的對惡人的「不接觸主義」,這當然有自己的道理,譬如領土問題沒有妥協餘地、不為惡人背書、國內民族主義壓力等,但即便不放到「毛澤東—尼克遜」相互關係層級,就是從策略考量,都大有檢討之必要。
就算安倍與蘇貞昌對中國(大陸)的橄欖枝是策略,中國(大陸)也可借力使力,對蘇、安「好話好說,壞事壞辦」。太田昭宏、高村正彥都是著名的友華人士,是中國在日本大環境惡化下扭轉大勢的可借助力量,連這二人都不予接待,換了尼克遜,又談何轉化?
中國今日國際環境較毛澤東時代有所改善,卻呈日益惡化之勢,尤其是素來友華的東盟國家出現逆轉苗頭,亟待新一代領導人有所作為,而領導人的有所作為、有多大作為某種程度取決於「改變」而非僅僅「繼承」,如毛澤東對尼克遜的改變那樣,這是立足未穩的中國第五代領導人的要務,也是難點。
這樣的比較今天看來匪夷所思,尼克遜以1972年訪華「破冰之旅」而讓中國領導人銘刻在心——不過是當年的毛澤東抑或其後的第二至第五代領導人,即便尼克遜因「水門醜聞」黯然下台,毛依舊把尼克遜請到北京待之以總統之禮,使尼氏受寵若驚;列根則以「任期內對華最友好美國總統」而被中國永遠感念在心。相比之下,蘇貞昌是大陸眼中十惡不赦的台獨死硬分子,就在不久前,島內多家新聞電視台實况直播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總決賽,兩岸歌手同台爭霸氣氛熱烈,蘇貞昌竟稱這是大陸滲透台灣「入島、入戶、入腦,唱衰台灣,大家一定要警惕」。可知對大陸的仇視與防範已達畸形變態程度。安倍晉三更不用說——一個連訪問蒙古都在編織對華包圍圈的極右政客!
可是,今天的人們可否忘記:同一個尼克遜正是毛澤東當年視同寇仇的死敵,1972年毛澤東發表「五二○聲明」點名痛駡「尼克遜政權」,那時的尼克遜是毛澤東眼中「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的總頭目,必欲除之而後快。列根則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宣稱「一旦當選就與紅色中國斷交」而讓中國第一代領導不安於位。相比之下,安倍晉三則曾是中國第四代領導人最友好的外國領導人之一,7年前,安倍首度當選日本首相,就在中國領導層對這位以保守頑固示人的陌生人將承襲前任小泉極右路線心存暗憂時,安倍卻首先訪問中國而非美國,展開其任內與中國的甜蜜期。
毛澤東用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乒乓外交——反轉了尼克遜,讓他來到自己的御座請安並由反華轉向親華,從根本上改善了中國的戰略環境,時距「五二○聲明」發表僅1年多。所以有此,關鍵在於毛澤東對壞人或曰惡人的辯證法,看到惡人亦非不可改造,腐朽亦可化為神奇。
領導人有所作為 取決於「改變」
本月也有3個類似機會:大陸雅安地震,蘇貞昌21日在個人臉書替災民祈福;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也發出「人道關懷」的信息,呼籲台灣社會發揮愛心,協助大陸災後重建。本月上旬,高村正彥要以安倍特使或「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身分訪華,因中方冷落取消;日本國土交通相、公明黨前黨首太田昭宏26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原定於下周的訪華計劃「最終未能協調妥當,已決定取消」。
共同社遺憾表示,太田若能成行,將是第二屆安倍政府首位訪華的閣僚,或有望打破中日僵局。
中國連續冷落兩位惡人延續了近期一以貫之的對惡人的「不接觸主義」,這當然有自己的道理,譬如領土問題沒有妥協餘地、不為惡人背書、國內民族主義壓力等,但即便不放到「毛澤東—尼克遜」相互關係層級,就是從策略考量,都大有檢討之必要。
就算安倍與蘇貞昌對中國(大陸)的橄欖枝是策略,中國(大陸)也可借力使力,對蘇、安「好話好說,壞事壞辦」。太田昭宏、高村正彥都是著名的友華人士,是中國在日本大環境惡化下扭轉大勢的可借助力量,連這二人都不予接待,換了尼克遜,又談何轉化?
中國今日國際環境較毛澤東時代有所改善,卻呈日益惡化之勢,尤其是素來友華的東盟國家出現逆轉苗頭,亟待新一代領導人有所作為,而領導人的有所作為、有多大作為某種程度取決於「改變」而非僅僅「繼承」,如毛澤東對尼克遜的改變那樣,這是立足未穩的中國第五代領導人的要務,也是難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