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彧暋﹕「袋住先」的差不多民主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8日 06:35
2015年04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能投票就是民主嗎?順從民意就是民主主義嗎?遵守法律就是法治嗎?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起《差不多先生》的故事。胡適先生筆下的差不多先生:「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完全貫徹「袋住先」的精神。


胡適先生該是近現代中國最神的人。他筆下的差不多先生,其背後的精神面貌,點出了近代中國在輸入西方現代制度時候最為關鍵的問題。明明是學習源自西方近代,卻偏偏不太承認。在移植人家制度的時候,總是學了一點,卻不學一點,抄一半不抄一半。人要我要,既羡慕,又妒忌,卻又不全部跟隨,形神區分。譬如什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結合傳統精神與西方技術」的說法,便是好例。


差不多精神一個關鍵,是邏輯矛盾,思考隨情况而變,特別是隨政治形勢與權力關係而變化,沒有背後統一的原則,容易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呼應。舉個例:引入「自由行」時說這是為了香港經濟繁榮,停止時則說對內地經濟不好。做事沒原則,思考缺邏輯,指鹿為馬,想法矛盾。


既然要學習人家好處,借用別人制度,就得虛心,正正經經了解別人做事方式的前因後果,不能事事求快,但求做樣子就以為自己學了。在大學教書,我不怕學生不上課,而是最怕學生遲到早退,聽一半不聽一半。譬如,要是老師在上課開始時候宣布以下內容全屬反話,你遲來5分鐘,傻傻的聽完之後,照單全收,豈非笑話?讀書不求信書,學問而非學答。這點學習精神,自孔子與蘇格拉底以來,能體會者幾希,背後原因無非不肯承認自己無知,自大自卑的面子問題而已。


天之鎖vs.中國化

以上都是中國近現代化,也就是移植西方制度時候,老是不願意去承認的面子問題。最明顯的,當然是政治層面。無他,要是統治者承認老子我比別人愚蠢,就會有統治認受性的問題。原來「精英」不是精英,比不上西人,還比我更愚蠢、更懶惰。


現在爭辯的所謂「袋住先」方案,便是差不多先生悲劇的好例。以為投票、民意便是民主嗎?近代西方民主主義的構成,包括議會、代議、三權分立,本來就是不同的概念,到了現代,才融為一體。議會,本來是特權階級跟皇帝討價還價的地方,但到了當代,因為人民主權概念的出現,所以議會變成了代議政制,也就是找個人代表我去跟政府講數的地方。三權分立,一則讓立法與民意綑綁行政主導,防止權力集中之後所導致的無窮禍患,但同時又能讓三者互相制衡。民主主義,是一個整體的運作,是一把「天之鎖」,用意是用來綁住國家的「巨靈」,防止獨裁暴政,為害人間,而這個制度,西方用了幾百年血淚弄出來。


「袋住先」一個獨裁體制,

完全不具民主成分

說到這裏,必須知道中國化的政治思維,表面上是民本民有的思想,樣子很民主,但實質上,是精英們假借民意行事,說為你們好,但打從心底拒絕官僚行政受到立法與司法機關的約束與制衡。好像給你投票,好像跟隨民意,但票投完了,就給我收聲!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化政治思維,很難明白為什麼香港天天叫特首下台的原因。權力愈集中愈好,一般平民百姓還是遠離政治。投票跪安了,就各自好好賺錢咯。口說民意,給你投票,然後一切獨裁惡行,依民意之名而行。


不過想來,如果天朝萬歲,中國何苦在過去200年受盡一切折磨,還堅持用西方的樣子,來說自己是民主主義呢?這又不是自相矛盾嗎?何不索性恢復帝制呢?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他的名譽愈傳愈遠,愈久愈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