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盧文端﹕民主黨應擔負責任莫做歷史罪人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8日 06:35
2015年04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在提交具體普選方案的前夕,首先約見民主黨,足見民主黨在今次普選方案能否得到立法會通過中的角色舉足輕重。《基本法》明文規定,普選方案需要得到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議員通過。特區政府提出的普選方案要過立法會這一關,現在至少還差4票。手握6票的民主黨,其動向自然備受關注。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多次表示,在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前,民主黨會召開黨員大會,由大會決定是否支持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看來,民主黨的黨員在普選能否落實的問題上擔負重要的歷史責任。本人與許多希望落實普選的人士一樣,對民主黨的黨員有所期待。


爭取民主黨支持是重中之重

其實,民主黨在通過政改方案上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因為其手握立法會6票,更重要是可發揮重要的帶頭作用。現時泛民中的一些溫和派議員包括一些功能組別議員,雖然都希望政改通過,但如果沒有一個溫和派大黨出來領頭,他們難免擔心支持政改會遭受沉重的政治壓力及激進派的猛烈攻擊。這會令他們在怯於壓力之下被迫綑綁否決政改。民主黨如果能夠出來表態支持政改,將可大大紓減這些泛民溫和議員的壓力,加上民主黨與一些功能組別議員如教育界的葉建源關係密切,如果能夠爭取到民主黨的支持,特區政府希望爭取到泛民13票以至14票的可能顯然是存在的,並非像有人所說的只是「一廂情願」。相反,如果民主黨不能轉軚支持政改,在「槍打出頭鳥」之下,泛民其他溫和議員支持政改的難度更大,政改破局的機會也將大增。


民主黨雖然三度參與反對派的聯署,表示會否決符合人大「8•31決定」的政改方案,但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政治姿態居多。民主黨支持通過普選方案的可能是存在的。


首先,民主黨支持特首普選有充分的理由。一方面,無論怎麼說,即使泛民不滿意人大8.31 框架的普選安排,但論民主程度,500多萬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的特首,肯定較由1200名選舉委員選出來的特首更具民主成分,而且,若落實普選特首,泛民在直選環節完全可以發揮「造王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普選特首之後,2020年立法會議席就能夠全面普選,這也是泛民所期待的。若政改夭折,立法會普選也會告吹。這當然不是民主黨希望見到的結果。


民主黨有機會有條件轉軚

其次,中央一直肯定民主黨在反對派內較為理性務實。民主黨在2010年支持政改,就是理性務實的良好紀錄。再說,在經濟民生議題上,也沒有一刀切為反對而反對,能夠以較理性的角度討論政策,例如興建第三跑道的立場上,民主黨的取態就與其他激進派政黨迥異。一直以來,民主黨雖然有參與各種政治抗爭,但並不認同違法、暴力行動,顯示其路線較為溫和持平,在政改上亦較為「有得傾」。


再次,以地區基礎來看,民主黨以地區為本,其黨員骨幹大多植根地區多年,以社工、專業人士、地區工作者為主。這些人由於長期從事地區工作,較能夠理解民意想法,在取態上也較為理性。例如,溫和派的黃成智就是社工出身,從事地區工作多年,比較了解基層市民的想法,這也是他支持「袋住先」的重要原因。這些黨員的意願將影響民主黨的政改決定。


第四,民主黨黨員大會的投票結果比較理性務實。民主黨過去在作出重大政治決定時,都會召開黨員大會表決。例如,2010年支持政改方案,都是由黨員大會投票決定。資料顯示,當時儘管民主黨內部對是否支持政改存在嚴重分歧,但黨員投票的結果卻顯示了理性務實的特點。當時的投票結果是:在行政長官選舉方面,有237票贊成(佔76%),反對者71票;在立法會選舉方面,有246票贊成(佔79%),反對者63票,即大比數通過。可見,民主黨的黨員大會有機會通過支持落實普選。


特區政府主動爭取民主黨及其他溫和泛民議員的支持,既是政治現實的需要,也顯示了對通過政改的一種信心。特區政府有這方面的信心也不奇怪,最大的理由就是民意希望落實普選。香港百多年來市民首次能夠獲得以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的權利,市民相當珍惜這一難得的機會。本港不同機構進行的民調均顯示,多數市民支持通過政改方案。泛民溫和派議員應為香港福祉着想,順應民意、理性務實支持政改方案,大膽擺脫激進反對派的綑綁,為香港民主發展爭取歷史性的突破。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