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劉銳紹﹕關卡現形 拒絕溝通 抗爭將升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6日 06:35
2013年03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北京「兩會」期間,高層連番就香港政改問題和2017年產生特首的方向放話,到最近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委喬曉陽和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深圳接見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亮出北京對政改的盤算和底線,清晰地表達了:北京不會讓香港人享有真正的普選,香港人的普選夢可以醒了。


北京不會讓港人有真正的普選

當年北京表示「香港可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時,筆者已撰文請大家注意這句話的潛台詞:「2017年(若條件成熟)可以有普選」,換言之,「(條件不成熟)也可以沒有」。如今,這句話的實質內容應驗了,香港人可有領教他們的「隱語藝術」呢?


從喬曉陽透露的內容可見:

一,北京計劃以提名委員會取代現時的選舉委員會,即使人數可能增加,但暫不透露產生的方法,留有伏筆,以便日後操控。


二,如以現時選委會的4個組別模式為藍本,那麼日後的提名委員會勢將由建制派主導,然後根據北京眼中的「民主」原則,要民主派委員「少數服從多數」,再由提名委員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提名(沒有個人或群體提名)。也就是說,現行的150名委員可提名一位候選人的做法將會取消,把民主派成為候選人的機會大大壓縮至近乎零。


三,在玩弄法律技巧之餘,北京再加上「愛國愛港」、「不可與中央對抗」等政治標準,而解釋權和任命權都在北京手上,無非為了加強北京的安全系數。


上述做法反映北京只是從謀略、權術的角度處理香港政改問題,這不是真正解決矛盾的方法。說到底,這是因為北京的民主意識仍然遠遠落後於人民的期望。在他們的意念中——「在整個選舉過程中有某個環節讓市民普遍參與」,就是「普選」。如今,他們拿出自己定義的「普選」,就要香港人接受,只會刺激更大的反彈,引發更大的抗爭。


從喬曉陽和王光亞的話中,也看到北京沒有意願與民主派溝通,共同解決問題。據了解,早在去年底,體制內有溫和的建議提出:政改爭議已無法迴避,如果中央真的希望減少矛盾,創造良性互動的條件,就應該開始營造與民主派溝通的氣氛。其中有兩個具體的建議:


一, 安排包括民主派在內的全體立法會議員參觀深圳前海,與此同時,再安排專業團體(當中也有不少民主派人士)另團出發;行程中只談經濟和民生合作,不談政治。


二, 今年5月12日是四川大地震5周年,香港曾捐助100億元,大可趁機安排全體立法會議員往四川視察,因為他們有責任跟進善款如何處理。


這些都是可以拉近距離的好建議,但可惜沒有實現。有關方面只安排建制派議員到前海去,而且「參觀前海」只是外衣,下達意旨才是此行的實質內容;四川之行更是毫無聲氣,相信已胎死腹中。這些建議要麼到了中層就被卡住,不能上報,要麼就是被高層否決了。無論如何,這說明北京已無意跟民主派溝通,連一些門面工夫也不想做。說得直接一點,北京已把雙方對政改的差異(實質是官方與香港人對普選要求的摩擦)視為不可協調的矛盾,不願作任何鬆動了。


從策略角度分析,北京現時先進行輿論戰,亮出一些界線或底線,然後由建制派附和造勢,希望把這些信息打入香港人腦袋中,藉以影響中間人士,減少對「佔領中環」等泛民活動的支持。這些都是陳舊的手法,看來效果不大。喬曉陽還說,北京已用「最大的政治包容」對待反對派。但北京忘了,香港人也拿出最大的政治包容和耐性,等待和爭取真正的普選,結果還是失望和憤怒。


失望和憤怒

如今,官方在「哄、騙、拖」3招無效之餘,又在喬曉陽放話的同一天發布消息:駐港解放軍航空兵團的武裝直升機在香港境內進行首次實彈演習。無論這是否巧合,已令人感到官方再加上「嚇、壓」兩招。不過,傳媒和市民都無甚反應,不大在意,可見即使是嚇,也無大作用了。北京經常說要多做有利於國家和香港的事,他們是否應該深刻反思呢?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