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人口老化 加稅難免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5日 06:35
2013年03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如大多數讀者所知,中國近年人口增長放緩的速度遠遠比普遍預期為快。在2001年至2010年間,中國的人口每年僅平均增長0.57%,這只是1991年至2000年間的大約一半,更只是1970年的五分之一。人口普查還顯示,年輕人的數目比預期為少,老年人的數目則比預期為多。


年輕勞動力減少 勞動成本增加

在2010年,接近14%的中國公民已超過60歲,接近10%的更超過65歲。簡而言之,中國已經是一個老年化社會。因為年輕勞動力的萎縮,令過去幾年中國的勞動成本明顯增加,以及像富士康(2038)這樣的企業公開提出,要採用更多機械人代替工人。


事實上,年輕勞動力減少,同時受到兩個因素影響。第一,是因為出生率放緩。第二,則是因為愈來愈多年輕人想讀大學。


大學入學率的大幅提高(20年前,中國大陸每年只有大約30萬大學畢業生,現時每年卻多達600萬),可能會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大學生大增 或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在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初期,由於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長大,西方經濟體的大學入學率因而增加了一倍。1968年5月,法國爆發了所謂「5月風暴」。(大批學生罷課和工人罷工,學生佔領學校,工人則佔領工廠,水陸空交通陷於停頓。)同樣在1968年,捷克出現了「布拉格之春」的自由化運動,美國則爆發了嬉皮士和反越戰活動。歷史證明了,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往住比只作體力勞動和營營役役的農民更難應付!


早在1960年代末期和1970年代,西方社會證明了,它們非常彈性和靈活,可以適應年輕一代的要求。例如,避孕、民權,更廣泛的福利,男子留長頭髮、女子卻只留短髮等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中國社會是否可以這麼彈性和靈活?


十分可能。在過去20年,中國的社會習俗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民的言論自由擴大,能夠在愈來愈多的領域創辦新企業;戶籍制度漸漸放寬,國民能夠在全國各地自由流動。


另外,避免憤怒的學生走上街頭的其中一大維穩因素,是年輕人幾乎全部都是獨生子女,其父母絕不想看到,他們唯一的孩子被警察開槍擊斃。因此,中國迅速老年化的人口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影響。


加稅必然提升公眾政治訴求

在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都是靠低成本的資金和勞動力的高度投入來驅動。展望未來,我們知道,這條方程式的其中一部分──廉價勞動力將會消失。


但「低成本資金」又如何?其中一個隱憂是,隨着人口老化,私人儲蓄佔GDP的比重將會持續下降。換句話說,每個處於工作年齡的內地市民的稅務負擔將會大幅上升。


但不幸的是,稅務負擔增加,對於刺激經濟增長,並沒有什麼幫助。特別是,如果增加的稅收是用來支付退休人士的消費和醫療費用,即是說,幾乎沒有投資於提升生產力。


那麼,誰會為此埋單?然而,中國的稅收一定要增加。一是透過加稅(對經濟增長不是好消息),不然就是透過大規模的打擊逃稅。但是,單是增加稅收本身,也可以令內地政府惹得一身蟻。事實上,如果北京要求納稅人付出更多,公眾可能會要求它加強監察這些錢如何收集和運用。


這就是中國當前的政治悖論:一方面,人口迅速老化,應該會帶來一個非常穩定的社會環境。但另一方面,透過加稅來支付退休人士的福利,將會引發民眾要求對公共開支進行審查。這種情况能否在中國的政治格局沒有出現顯著變化,即在沒有邁向民主的情形下發生?


從過往歷史來看,當國家要求個人納更多稅,民主的訴求亦會愈來愈明顯。英國和法國最初發展出國會制度,主要就是作為一種控制皇室開支的機制。當然,美國就有點不同,其概念是「沒有代表權就不會納稅」。


但不幸的是,對於中國這個極權國家和稅務負擔較輕的中產階層來說,這種「沒有代表權就不會納稅」的契約現正被人口發展削弱。那麼,這是否意味着,民主乃不可阻擋的出路?


這很難說。因為反叛的社會可能在支付更多稅款之前,就已經要求更多民主。但膽小的人則可能願意納更多稅,而不要求政治變革。此外,北京已經顯示了,它十分擅長和熟練將潛在有麻煩的私營企業家吸納進中國共產黨(現有8000萬黨員)和全國人大、政協等類似議會的機構之中。


稀有資產 對內地民眾吸引力漸減

不過,仍然很難令人相信,在未來15年至20年,中產階層可能會被要求支付其收入的三成或以上來納稅。而且,整體來說,中國社會和世界都正在變得更加開明,很難令人相信,這個社會階層將來也樂意置身在政治之外。


我的結論很簡單:在過去20年,內地政府容忍大規模的逃稅,以轉移國民對民主的訴求。但是,對普遍逃稅視而不見,亦造成了內地人持續在世界各地搶購稀有的資產。畢竟,當一個人得到他本來不應該擁有的錢時,他會做什麼?


當然是:購買黃金、法國波爾多的佳釀、畢加索的名畫,以及香港、澳門和溫哥華的房子,法拉利汽車、LV手袋、勞力士手表等等。


但是,隨着人口組合變化的壓力,內地必定要加稅,上述的「順風車」會否漸漸消失?若死亡和稅收是必然的,那麼中國也許可以出現某種形式的民主吧?若然這推測正確,那麼某種形式的民主,加上稅率提高,或許將會減少稀有資產對內地人的吸引力。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