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德成:「約法三章」讓人憧憬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4日 12:00
2013年03月24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上星期結束了。兩會遇上換屆,特別受注意。新政府上場,果然是新人事、新作風。人大閉幕會議上,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就職演說,放言高遠,以「中國夢」引領國人的視線和思緒。長篇講辭裡,香港電子傳媒特別摘播的兩句話是:「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

 

   新任國家總理李克強說話務實,以不同的具體承諾向國人作出保證,甚至公開「約法三章」:「本屆政府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只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這三條中央政府要帶頭做起,一級做給一級看。」

 

   他說:「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於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這一上場就向全國、全世界發出的許諾,不可能是衝口而出之言,而一定經過領導班子集體的深思熟慮,參照了今天的國情與民情,也可能參照了歷史的經驗與殷鑒。

 

   這使我想到在《資治通鑒》讀過的一段話,〈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元年〉有以下記載:「上謂公卿曰:『昔禹鑿山治水而民無謗讟(音「讀」,意為詆毀)者,與人同利故也;秦始皇營宮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麗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縱之不已,則危亡立至。朕欲營一殿,材用已具,鑒秦而止。王公已下,宜體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素樸,衣無錦繡,公私富給。」

 

   唐太宗想建一宮殿而未建,是因為想到大禹治水而得到百姓擁護,秦始皇勞民傷財而致滅亡。這正是「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不可否認,人是有一己私欲的,問題是如何加以遏制,而非縱容之以招危亡。這除了靠「明君」個人之清明自省,還要靠旁人的監察、勸諫。唐太宗在這方面很自覺地借助他人的智慧。他在封禪之事上一再猶豫而最終沒有做,是一個例子。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會到泰山舉行這一大型典禮,以示受命於天。也有人建議唐太宗這樣做,但先在宰相魏徵以天下雖定而國未富強勸阻了,此後又一再以國事為重改變了行止,以致雖有貞觀之治的政績而終未封禪。

 

   唐太宗以身作則提倡節儉之下,大臣都能清廉奉公。史上記載說,貴為宰相的魏徵的家中竟然沒有正房。魏徵一次生病時,唐太宗見他住宅簡陋,就把備有的建築材料讓給了他,他才有了個像樣的房子。

 

   貞觀之治為後世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貪污很少。有說道:當時的「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唐太宗靠的不是殘酷刑罰,主要是以身示範,在最高層形成一個清明的政治體制。

 

   治理貪腐,是中國當前國情民情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像貞觀年間那樣在最高層形成一個清明的政治體制。遏抑「三公」的「約法三章」因而使人憧憬。「一級做給一級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自然也要看並自勉。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3月24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