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產智能手機 利潤低藏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2日 06:35
2013年03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要數近期表現較佳的板塊,智能手機零件板塊肯定佔一席位。畢竟中國智能手機需求預料繼續高漲,換言之,智能手機零件股的業務可望水漲船高。不過,筆者認為,投資者將目光放在亮麗前景的同時,也必須留意潛藏的風險,下文將會一一剖析。


缺乏創意 只能靠薄利多銷

無疑,國產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的確驚人,去年就有機構估計,內地智能手機製造商的出貨量佔全球八成,不過,所佔的利潤竟然不足1%!何解?這是因為智能手機從來都是一個創意先於硬件的市場,這正正是國產智能手機所缺乏的。它們打不進高端市場,便只有於中低端市場中混戰,以廉取勝。


代價就是產品的毛利率偏低,甚至每况愈下,而針對這個問題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催谷出貨量,製造規模效益,攤薄行政、銷售及分銷費用,藉此維持盈利能力。遂造成國產智能手機銷量高利潤低的局面。


然而這樣的以量補價策略是否成功呢?鑑於大家都要爭取規模效益,競爭自然激烈,售價亦自然進一步受壓。參考內地智能手機製造商中國無線(2369)昨日便公布的業績。集團收入翻了接近一番,不過,股東應佔盈利就只是增加20%,增幅與收入有一段距離,反映集團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見微知著,這某程度上亦代表整個國產智能手機行業的困境。既然以量補價之路行不通,行業要扳回一城,筆者認為,很可能要向智能手機零件供應商埋手,壓榨它們的利潤。


手機外殼技術含量低 引競爭

其中,一眾手機外殼製造商會是「高危分子」。除此之外,值得留意的是,這個行業本身技術含量不高、入場門檻較低,它們過去1年業績大豐收,會否引來更多競爭?事實上,本業是金屬或塑膠注塑的公司,要轉型至製造智能手機外殼,難度不會太大。以資本投入需要至少兩年時間才可以轉化為產能的常理進行推測,這些企業明年的業務前景充斥一定不明朗因素。因此,筆者較為主張持有相關股份的投資者應該見好就收。


蘋果增長放緩 舜宇光學面臨更大競爭

那麼,主攻高端智能手機零件的,是不是可以獨善其身呢?筆者認為,未必可以,此外,它們亦要面對另一問題,就是蘋果增長放緩。以手機鏡頭製造商舜宇光學科技(2382)為例,無疑,它的質素非一般手機外殼製造商可以比擬。而且市場預期,手機鏡頭需求今年將會繼續升級,集團500萬像素以上鏡頭的銷售佔比勢必上漲,這對集團銷售以及盈利增長均十分有利。


不過,筆者同時認為有一個趨勢值得留意。舜宇光學科技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於台灣上市的大立光電。前者主力做國產智能手機生意,後者的最大客戶是蘋果,兩者本來河水不犯井水。不過,隨着蘋果增長放緩,筆者認為,情况已經開始產生變化。大立光電早前成立了一家合營公司宏翔光電,有大行就估計,大立光電是有意借此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這對舜宇光學科技是一個潛在威脅。因此,持有相關股份的投資者宜密切留意事態發展,而利好因素與潛在威脅兩相抵消,筆者對此股目前的評價也只是中性。


崔競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