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股市難受惠經濟增長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1日 06:35
2013年03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眼見歐、美股市升勢如虹,「內冷外熱」肯定令本港投資者心情不佳。不少人疑問,明明內地經濟已於去年第3季見底回升,港股、A股亦估值廉宜,表現為何反而不如尚未擺脫債務危機尾部風險的歐美股市?是否股市真的無法從中國經濟相對高速增長中受益?事實上,退一步會發現,「中國故事」即使在宏觀層面也變得不那麼吸引,首當其衝便是影子銀行的風險。


中國官方對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目標設定為按年增長7.5%,與去年的目標持平,市場對這一目標能夠達成幾乎一致看好。其中,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梁兆基十分樂觀地指出,在新一輪城鎮化政策帶動下,今年內地經濟增長有望達9%,他甚至擔憂地方落實城鎮化時過於進取,恐將迫使人民銀行因經濟過熱於第4季加息。


內地貸款 影子銀行比例擴大

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則指出,內地經濟於去年第3季見底回升至今,並不能視作一個新的周期的開始,而只是上一個周期的延續,他預期今年內地GDP增長在8%左右。不過他稱,「雖然在數字上是8%,但這與你我之前所熟悉的8%有所不同。」在他看來,雖然經濟增速企穩,但各私人領域經濟活動並不強勁,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政府大量的基建投資並未能有效傳導至私人領域,反而影子銀行的風險不斷攀升。


陶冬指出,根據內地社會融資及銀行新增貸款的數據,目前影子銀行資金規模達22.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GDP的44%。近兩年影子銀行擴張步伐凌厲,最近6個月,對比銀行表內每月貸款額6320億元,影子銀行月均貸款規模達5000億元;2009年時,銀行表內的貸款為8000億元,影子銀行僅1310億元。去年內地的整體新增信貸中,一半是來自影子銀行,即理財產品、信託基金、企業債券及券商系資產管理公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子銀行之貸款最終絕大部分流向了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陶冬稱,「只要政府依然執着於經濟增長,政策對影子銀行的管控就只會是關閉一、兩個渠道,而不會全盤治理」。


星展及瑞信對今年內地通脹的預測分別是3.5%及3.1%。其中,陶冬解釋指出,該行認為短期內通脹升溫的可能性不大,但料年底將會由年初之2%升至4%。他預計今年政府將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流動性管理,若明年通脹由4%升至5%,人行必會加息,一旦加息,將對影子銀行的穩定性造成衝擊,例如,信託基金、企債有可能違約,還可能間接導致銀行系統的信貸緊縮。


當然,從新政府任命對影子銀行取態格外審慎的中國銀行(3988)前董事長肖鋼接任證監會主席職位,市場認為他傾向於對影子銀行、資金池進行嚴格監管,投資者不妨多留意。


高調反貪腐 打擊高消費板塊

另一邊廂,針對新一屆政府高調反貪腐,陶冬指出,此舉對高端消費的抑制不容小覷,他在內地考察期間發現,不少飯店的VIP房無人問津,其他如奢侈品送禮、公車私用等也被叫停。至於高端消費會否長期受衝擊,則視乎反貪政策的延續性,倘若證明它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則短期之內工資上漲帶動的家庭消費增加,遠無法彌補公款消費留下的缺口。


至於內地經濟增長引擎,梁兆基表示,城鎮化是未來5至10年的主要生力軍,甚至城鎮化若失敗,其路徑也會是「投資過熱」。他表示,城鎮化還需要很多政策配合,例如利率市場化是實現本輪城鎮化的前提條件之一,計劃生育政策亦需要有所轉變,因為一孩政策令國民儲蓄意欲太強,限制了消費,人口老化亦已開始引發勞工短缺現象。


另一方面,「中國故事」顯得失色,也是因為東南亞等周邊國家的發展更引人注目。不少東南亞國家擁有更年輕的人口結構,更廉價的勞工成本,相關地區的內需消費及出口也都在快速提升當中。過去10年,東協區域的貿易年複合增長率達12%。從股市層面,年初迄今,上證綜合指數及恒生指數分別錄2.13%正回報及1.77%負回報,對比越南升17.72%,泰國升10.9%,菲律賓升10.44%。


明報記者 王小青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