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習近平與李克強正式接班之後,在發表講話和首次中外記者會上,都不乏雄心壯志,要為國家和人民幹一番事業。習李向全國人民交代治國理念、抱負和施政目標,是應有之義,在中國最接近民族復興之際,他們的表白會得到一定認同和共鳴;即使習李的言辭以信心喊話成分居多,不過,他們要有所作為的意願十分濃烈,只是暫時未見提出爭取實現目標的辦法。就習李時代,期望改革是中國的主旋律,特別要着力經營制度建設,減少人治色彩,則國家才有望長治久安。
真正的中國夢
應超越物質條件
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發表講話,這是他當選國家主席之後,首次向全國人民宣示治國理念,主題要實現中國夢。去年11月底他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談及中國夢,今次就中國夢作一次全面闡述。習近平講話內容淺顯,人民都易聽得懂,沒有黨八股,這篇講話基本上維持了這個特色。
中國人只要認知1841年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都會夢想國家強大,不再受歐美日俄等國欺負,可以抬頭挺胸做一個中國人。以目前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有一定成就、國防建設取得一定進展,若能夠持續穩定發展下去,中國距離全面邁向小康社會,躋身強國之列,確實指日可待。有美國研究機構按中國和美國的發展情况,認為到2020年至2030年之間,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按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內地社會、民生各方面的變化,隨着經濟持續不斷發展,相信其他領域也會相應優化和提高,所以,有理由相信就物質條件而言,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夢想,確實沒有像現在這樣近距離地展現在中國人面前。
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基本上從思苦憶甜出發,不過,即使經濟上取得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中國夢就全部實現了?設若屆時法治依然不彰,貪官污吏仍然騎在人民頭上,欺壓人民,國家社會仍然被特權階級把持壟斷,人民未能有尊嚴地生活,則這樣的國度,算不算是圓了夢的中國?事實上,若法治、整治腐敗、消滅特權無進展,則中國夢能否實現,已經是很大懸念。目前內地有很多負面因素制約着中國的發展,習近平在講話中並未提到掃除負面因素的方向和規劃,使人未能安心。
至於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提到他的改革觀,用語形象具體,例如他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要觸動既有利益格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再深的水也得蹚」等。中國經濟發展處於瓶頸,改革艱難之處,李克強應該知之,因為他做副總理已經5年,這些改革感觸,相信是參與實際工作之後的經驗之談。不過,問題來了,在溫家寶總理統領之下,改革之路仍然舉步維艱,溫總退下來了,則李克強如何讓人相信他有能力推動改革?
「8項規定」、「約法三章」
習李之後又如何?
習近平去年10月在中共「十八大」當選總書記以來,倡導新工作作風,給內地官場帶來新氣象,例如頒布「8項規定」,打破了「首長出巡,地方接待」的陳規陋習;習近平和李克強也經常到地方調研,與鄉里話家常,他們勤政為民,可以肯定,但是4個月下來,只見到新人事有了新作風,但迄今未看到有什麼具體變革行動。
即使如「8項規定」,基本上只屬行政要求,若有官員違反,最多是黨紀處分,國法也辦不到。另外,李克強說「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他打算如何戰勝潛規則?即使在李克強任內,潛規則被壓住了,但是他日功成身退,或是工作繁忙,無暇跟進「明、暗」之戰打得如何,不能排除潛規則會死灰復燃;還有,李克強「對本屆政府約法三章」,規定樓堂館所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加;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加,算是他要煞停奢侈浪費之風,不過,這是李克強與本屆政府的約法三章,換了另一位總理,又將如何?
習近平的中國夢,李克強的改革觀,都顯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要有一番作為,但是我們期待見到更具體的辦法和政策配合,確保習李推動的理想和抱負,不會因為領導人的注意力改變而變。
今次人大會議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有意見認為這不僅僅是幾個部門的削減、合併和重組,要視作十八大後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認為是新一輪改革的「揭幕戰」,顯示了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中國新領導層,用改革創新精神實現中國夢的決心和行動。以行政體制改革,能否處理中國發展面對的問題,尚待發展和觀察。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在今次兩會,連念兹在兹的溫家寶也不再提及了,有理由相信,現今國情,行政體制改革是涉及政治體制改革的極限;即使如此,仍然期望習近平與李克強要堅持制度的建設和確立,確保不會人去政息,後來者必須跟隨。減少人治色彩,建設制度,厲行法治,能夠做到這樣,則10年之內,在習李領導之下實現的中國夢,才有超越吐氣揚眉的更實質意義。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真正的中國夢
應超越物質條件
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發表講話,這是他當選國家主席之後,首次向全國人民宣示治國理念,主題要實現中國夢。去年11月底他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談及中國夢,今次就中國夢作一次全面闡述。習近平講話內容淺顯,人民都易聽得懂,沒有黨八股,這篇講話基本上維持了這個特色。
中國人只要認知1841年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都會夢想國家強大,不再受歐美日俄等國欺負,可以抬頭挺胸做一個中國人。以目前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有一定成就、國防建設取得一定進展,若能夠持續穩定發展下去,中國距離全面邁向小康社會,躋身強國之列,確實指日可待。有美國研究機構按中國和美國的發展情况,認為到2020年至2030年之間,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按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內地社會、民生各方面的變化,隨着經濟持續不斷發展,相信其他領域也會相應優化和提高,所以,有理由相信就物質條件而言,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夢想,確實沒有像現在這樣近距離地展現在中國人面前。
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基本上從思苦憶甜出發,不過,即使經濟上取得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中國夢就全部實現了?設若屆時法治依然不彰,貪官污吏仍然騎在人民頭上,欺壓人民,國家社會仍然被特權階級把持壟斷,人民未能有尊嚴地生活,則這樣的國度,算不算是圓了夢的中國?事實上,若法治、整治腐敗、消滅特權無進展,則中國夢能否實現,已經是很大懸念。目前內地有很多負面因素制約着中國的發展,習近平在講話中並未提到掃除負面因素的方向和規劃,使人未能安心。
至於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提到他的改革觀,用語形象具體,例如他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要觸動既有利益格局,「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再深的水也得蹚」等。中國經濟發展處於瓶頸,改革艱難之處,李克強應該知之,因為他做副總理已經5年,這些改革感觸,相信是參與實際工作之後的經驗之談。不過,問題來了,在溫家寶總理統領之下,改革之路仍然舉步維艱,溫總退下來了,則李克強如何讓人相信他有能力推動改革?
「8項規定」、「約法三章」
習李之後又如何?
習近平去年10月在中共「十八大」當選總書記以來,倡導新工作作風,給內地官場帶來新氣象,例如頒布「8項規定」,打破了「首長出巡,地方接待」的陳規陋習;習近平和李克強也經常到地方調研,與鄉里話家常,他們勤政為民,可以肯定,但是4個月下來,只見到新人事有了新作風,但迄今未看到有什麼具體變革行動。
即使如「8項規定」,基本上只屬行政要求,若有官員違反,最多是黨紀處分,國法也辦不到。另外,李克強說「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他打算如何戰勝潛規則?即使在李克強任內,潛規則被壓住了,但是他日功成身退,或是工作繁忙,無暇跟進「明、暗」之戰打得如何,不能排除潛規則會死灰復燃;還有,李克強「對本屆政府約法三章」,規定樓堂館所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加;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加,算是他要煞停奢侈浪費之風,不過,這是李克強與本屆政府的約法三章,換了另一位總理,又將如何?
習近平的中國夢,李克強的改革觀,都顯示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要有一番作為,但是我們期待見到更具體的辦法和政策配合,確保習李推動的理想和抱負,不會因為領導人的注意力改變而變。
今次人大會議批准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有意見認為這不僅僅是幾個部門的削減、合併和重組,要視作十八大後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認為是新一輪改革的「揭幕戰」,顯示了習近平、李克強為首的中國新領導層,用改革創新精神實現中國夢的決心和行動。以行政體制改革,能否處理中國發展面對的問題,尚待發展和觀察。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在今次兩會,連念兹在兹的溫家寶也不再提及了,有理由相信,現今國情,行政體制改革是涉及政治體制改革的極限;即使如此,仍然期望習近平與李克強要堅持制度的建設和確立,確保不會人去政息,後來者必須跟隨。減少人治色彩,建設制度,厲行法治,能夠做到這樣,則10年之內,在習李領導之下實現的中國夢,才有超越吐氣揚眉的更實質意義。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