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緬甸自2010年底開放,外商開始湧進,當地大城市的地產市場更掀起炒風,陸續出現逾億緬元(約90萬港元)成交的樓宇買賣,樓價3年升幅以十倍計。從香港發展又一村後回歸緬甸的當地華僑潘繼澤,旗下新加坡上市公司祐馬戰略(Yoma Strategic),亦連環在仰光市買地建大型綜合項目,在星洲掀起「緬甸概念」股炒風。與緬甸政府合作經營酒店的香港上市公司建生國際(0224),死守多年終見回報。其士國際(0025)等亦派高層到當地考察及物色商機。
緬甸地產迅速發展,造就Fatherland、Motherland、Shwe Taung(金山)及祐馬等發展商崛起。祐馬更在仰光鄰近迪拉瓦(Thilawa)港區,向母公司購得Thanlyin地段,擬打造成有9000個住宅單位的項目。其同時在仰光市中心,買入鄰近昂山市場的Grand Mee Ya Hta Hotel地段,預算投資3.5億美元改建成大型地標項目。該項目對面,亦即香格里拉(0069)的Trader's Square有望受惠。祐馬的股價更因應緬甸概念,由2011年10月初起步,大漲13.12倍至上周五的0.805坡元,市值達57.97億港元。
祐馬股價升13倍 建生合營受惠
早於祐馬崛起前,建生國際早年在仰光市投資的3個合營酒店項目亦守得雲開。受惠於訪緬人數大增,於去年9月底止中期業績創下20年來最佳表現。
據當地從事房地產投資顧問的華人劉正鳳指出,2至3年前在仰光大光區(Dagon)購入面積40乘60呎、面積2400方呎的樓房才90萬緬元為例,今日已漲價至2000萬至5000萬緬元,升幅21倍至55倍,做價逾億者大有人在,連較遠的市北眉揚功鎮(Mayangone)樓房亦引起關注。
華人聚居的第二大城曼德勒(即瓦城)樓價更貴,整幢售價動輒逾2億緬元。土地供應較多的首都奈比都的樓房表現較落後。
仰光置業買樓地稅佔37%
近年台灣、內地、星馬的華人到緬甸購房產者佔多數,當地人買樓多以現金付款。在仰光買樓時一次過支付的地稅,由過往佔成交價的20%,提高至37%,中介費為2%。購地後每平方呎建房需2.5萬至3萬緬元。
若要在仰光承租12呎乘60呎樓房,月租要20萬至30萬緬元,更需一次過付全年租金。在金舖雲集的唐人街承租同面積單位月租更需300萬緬元,劉正鳳稱,該區租金每年以數十萬緬元幅度上漲。
(緬甸營商系列)
明報記者 陳偉燊 緬甸報道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