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3間中外企業 准跨境調資金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6日 06:35
2013年03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加快資本項目開放步伐,進一步放寬跨境貨幣管制。路透社引述消息指,中央允許包括三星、殼牌石油集團在內的13家跨國企業(表),自由跨境轉移他們在內地投資資金的30%,已經委派4家銀行進行試點。學者指出,儘管還是限量轉移資本,但中央此舉無疑促進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若首批試驗成功,半年內未出現較大風險,相信很快會擴大試點範圍,這將有助壯大本港人民幣資金池。


路透引述直接參與該計劃的銀行人士說,中央將推出「外匯資金集中管理試點方案」,允許13家企業自由跨境轉移資金,轉移金額最高不超過其在華投資額的30%,13家企業中6家為外資,7家為國有企業(見表);至少四家銀行,包括渣打(2888)、匯控(0005)、花旗與中國銀行(3988)將幫助中央推行此方案。


中行渣打匯控花旗助推行

渣打對本報表示,渣打銀行中國今年一月時與殼牌中國獲得內地監管機構批准,設立外匯跨境歸集業務,有關的試點允許跨國公司集中管理其外匯資金,例如,容許殼牌中國將其多餘的資金用於發展業務,從而减少受困、閒置的資金,令跨國企業能夠更有效地使用、管理其營運資金。


國家發改委外經濟研究所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對本報表示,先開放大型機構資金自由流動的窗口,比較合理,大企業運營系統化,不容易出現短期炒作的現象,若此次試點在3至6個後月都沒有出現太大風險,相信中央很快會允許第二批企業,甚至提高開放金額上限。路透也說,儘管此次試點尚未全面展開,但其他一些未參與試點的企業給出了正面反饋,中央已開始挑選參與第二階段試點的候選企業。


中央已進行次輪試點企業甄選

「資本項目對外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是總體趨勢,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比預期為快」。王海峰續說,至於開放所帶來的風險,他認為,貨幣開放的風險會和實體經濟的風險聯繫起來,而中國GDP保持7%以上增長問題不大,外部對中國的信心亦在增强,目前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好的時間。


路透又稱,內地將用巨額外匯儲備來加快推動資本管制的放鬆,希望最遲在2015年或2020年基本實現人民幣的可兌換,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去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佔中國整體貿易結算金額(2.9萬億美元)中的12%。新政策替企業拆牆鬆綁,減低調撥成本及審批程序,將有助使用人民幣作貿易結算。三星就表示,資金跨境流動更加自由,預計可幫助公司一年節省約1000萬美元。


明報記者 張聞文、詹秀慧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