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10年,中國在外交上有得有失。專家總結認為,外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主流價值觀和世界脫節,與外國未能取得互信,是最大遺憾。以中美關係為例,未來雙方應避免以自己的「政治正確」去衡量對方。
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分析過去10年中美關係時指出,本世紀初中美關係充滿危機,包括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海南撞機、中國加入世貿時的辯論等,矛盾一觸即發,對立情緒很強,充滿制度對抗,缺乏溝通渠道。
中美大轉變:經貿總額破紀錄
經過10年努力,中美關係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最大的轉變就是經貿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政治上有了很多對話渠道,再無像撞機或炸館事件這類巨大衝突。雖然雙方還存在嚴重不信任,但已形成一種共識。
孫哲解釋,這種共識,在美國來看,是中國的和平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中國看來則是美國在今後5至10年中仍是世界最強大國家,兩國應塑造新型大國關係。孫哲形容中美形成「世界上罕見的矛盾共生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美國,美國也受到中國的奇怪影響」。
而對於10年外交的遺留問題,孫哲認為最重要是中國與世界主流價值觀脫節,如中美就未能解決雙方戰略互信問題,「雙方看對方還是霧裏看花,經過這麼多年交往,還對對方的意圖和戰略舉動有很多錯誤解讀。比如說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行動是不是全都為了中國而來?中國軍費的發展是不是要搞地區霸權?」
應避自我「政治正確」
孫哲分析,中國現在看美國依然停留在美國陰謀論的、不友好的思維:「不能只分你我,不分是非,美國批評中國的環保、人權等問題很多時候都是一針見血,這些批評沒有涉及到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對這些問題中國不應太敏感,應該想一想美國人說得有沒有道理」。他認為,未來的外交應堅持現在的基本方向,經貿不脫鈎,加大人文交往、領導人會見頻率,最重要一點是雙方都要避免自我的「政治正確」,用虛心姿態去學習對方。
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分析過去10年中美關係時指出,本世紀初中美關係充滿危機,包括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海南撞機、中國加入世貿時的辯論等,矛盾一觸即發,對立情緒很強,充滿制度對抗,缺乏溝通渠道。
中美大轉變:經貿總額破紀錄
經過10年努力,中美關係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最大的轉變就是經貿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政治上有了很多對話渠道,再無像撞機或炸館事件這類巨大衝突。雖然雙方還存在嚴重不信任,但已形成一種共識。
孫哲解釋,這種共識,在美國來看,是中國的和平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中國看來則是美國在今後5至10年中仍是世界最強大國家,兩國應塑造新型大國關係。孫哲形容中美形成「世界上罕見的矛盾共生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美國,美國也受到中國的奇怪影響」。
而對於10年外交的遺留問題,孫哲認為最重要是中國與世界主流價值觀脫節,如中美就未能解決雙方戰略互信問題,「雙方看對方還是霧裏看花,經過這麼多年交往,還對對方的意圖和戰略舉動有很多錯誤解讀。比如說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行動是不是全都為了中國而來?中國軍費的發展是不是要搞地區霸權?」
應避自我「政治正確」
孫哲分析,中國現在看美國依然停留在美國陰謀論的、不友好的思維:「不能只分你我,不分是非,美國批評中國的環保、人權等問題很多時候都是一針見血,這些批評沒有涉及到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對這些問題中國不應太敏感,應該想一想美國人說得有沒有道理」。他認為,未來的外交應堅持現在的基本方向,經貿不脫鈎,加大人文交往、領導人會見頻率,最重要一點是雙方都要避免自我的「政治正確」,用虛心姿態去學習對方。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