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育兒百科﹕同時學三語 耗時效果遲(0-4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3日 06:35
2013年03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讓孩子能應付現今社會需要,我們希望女兒能盡早把握兩文三語,平時在家,我們以英語對答;當她白天和外婆外公相處時,以粵語交談;周未和祖父母相聚,便用普通話對答。希望這樣可以造就不同的語言環境,以便她自小學習。這樣的做法,專家可給我意見嗎?


認知專注力記憶力有限

理論上,同時學兩三種語言是可行的,但語言學習是相當複雜的問題,而且孩子個別發展的差異,也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幼兒期孩子對發音的接受能力很強,但無論哪種語言,都有南腔北調,有各自的口音,如何界定是純正口音呢?還有語法、語調和書寫,也會受不同社會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因素影響,但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她的生活環境中能有效地與人交流。


孩子自出生開始,要學習認識的東西不少,在學說話的同時,她需要認知四周不同事物,舉例說,孩子吃香蕉時,她發現蕉很好吃,每次大人給她吃時會說﹕「這是『蕉』。」同樣地,當大人給她吃青椒時,她不愛吃,而大人又會告訴她﹕「這是『椒』。」大人可能覺得很容易分辨,但小腦袋要同時識別此「蕉」和彼「椒」的分別,往往令她難以招架。


另外,孩子的認知能力不足、專注力不長及記憶力有限,而每天正常作息以外,能分配在不同學習上的時間是有限的,花在學習甲項多了,乙丙丁項就自然減少,例如孩子把時間花在認識「車」、「car」、「汽車」(普通話)——這三個不同的語言但同義的名詞上,就可能減少認識其他不同車類如「巴士」、「的士」的時間。在這個「排擠效應」下,當然最有利她的是她日常接觸、運用得最多的一種語言。這種她日常運用得最多的語言,自然是她的優勢語言,她以這種優勢去學習任何生字、詞彙都會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語言是生活互動的工具,如每星期只安排一兩小時學習某種語言,對依賴語言環境去牙牙學語的娃娃來說,談不上有足夠的互動練習空間和機會。而且,不同年齡的孩子所聆聽的語言內容深度和廣度是不同的,對幼兒來說,不同的語言是否真得切合她目前的生活需要呢?要她一下不明所以地記住生活上用不着的東西,負擔真的不少。


學好母語 更易掌握其他語言

因此在母語做主軸的大前提下,讓孩子把握好基本優勢語言,在大多數情况下,這會更有利於她求知研習,甚至能提高她學習其他語言的效果,例如她認識到汽車有不同類別,再教她car、bus、taxi,就有了多層意義,不但記「單詞」容易了,孩子也能推進問如何支付車費?怎麽告訴司機想去哪兒?

相對三種語言平行推展,孩子在起點便要耗掉倍計的時間去分辨、把握不同名稱說法,效果自然要延後才能得到。


專家解疑難撰文:姚樂兒

資料提供﹕啟言堂言語治療及健康訓練中心言語治療師魏家欣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